主页(http://www.zhonghuagame.com):随时随地可以玩的4个小游戏,培养孩子创造力
把它放到一个篮球里,然后给篮球打气,利用高气压把它压死。
一个小亭子平常跟小朋友一起玩,但后来天气变得很冷,小朋友都缩在家里,它觉得很无聊,就来到河里,河里结冰了,它觉得滑冰很好玩,就去滑冰。
你把家里新装扮了一下,琢磨出一道新菜并在厨房把它炒了出来,甚至你的孩子编了一个新谎言骗你--这其实都是创造力,跟莫扎特、爱因斯坦的创造遵循同样的过程。怎样杀死一只蚊子?
看见小亭子,讲个《小亭子的故事》
滑了一会儿,小朋友也觉得好玩,都来跟它一起玩。可是这个小亭子太重了,把冰压破了,它和小朋友都掉到了水里。怎么办呢?小亭子赶紧翻个身,把所有小朋友都装在它的顶上。
如果你找对方法,意识到把学习过程跟孩子生活里常见、跟那些他们易于获取和理解的这些信息结合在一起,孩子的学习能力就「噌噌」往上涨,创造力也会「嗖嗖」往外迸发。
如果要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完全可以从日常生活入手。下面,是我经常跟孩子玩、培养创造力的小游戏。大家也可以试试,或者玩出更多花样!
”
远程联想
这些生活里来的学习和创造能力,会让你的孩子大脑更聪明。
注意,在「可乐罐还能装什么」这个问题上,我儿子想不出太多新答案。但是,这是因为他没有创造力吗?答案是否定的,关键是,我们家几乎不喝可乐,所以他对可乐罐并没有一个感性的的认识。
爸爸、小李子和C罗有什么共同点?
发散性思维
一朵花和一只兔子
远程联想
虎鲸说,为什么要回到河里去,大海多好啊,比河流好玩多了。
想象力
大家在河里一起漂,忽然一抬眼,漂到大海了,大海好广阔呀,他们很害怕。忽然看见前面有只虎鲸,就打招呼说,虎鲸你好,我们怎样才能回到河里去呢?
如果换一样他有感性认识的东西,创造力就自然出来了。比如夏天的时候,我活捉了一只蚊子,然后问儿子:怎样把它杀掉?我们最后琢磨出了40多种方法,有一些他想出的方法甚至出乎我的意料,比如--
有时候我们会无聊,比如说,开车带着孩子,途中没事干,怎么办?其实你就可以找出旁边的人、小动物、小物品,来跟孩子一起想象:这些东西它有什么样的故事,它现在是什么感受,它即将发生什么--这其实就是从生活中锻炼创造力的方法。这一方法的好处还在于:材料都来自孩子的生活,所以他想象起来很容易,而且兴高采烈,很开心。
他们想想觉得也有道理,然后就在大海里继续玩了。
把它送到太空去,太空里面没有氧气,蚊子就憋死了;
比如说,我、李奥纳多和C罗有什么共同点?我们都是男的,还有--我们的姓都是以字母 o 为结尾,这就是一个「远程联想」练习。但我给儿子做,他往往做不出来,为什么?因为这是一个比较抽象的逻辑任务,他不明白什么意思,所以我还是得从生活入手,来训练他的远程联想能力。
这个故事是我跟儿子在火车上编出来的。今年过年回南通老家途中,才刚到扬州,带着的书看完了,东西也吃完了,发现除了手机没有其它东西能对付他--这时我看到窗外有个小亭子,就问他:你猜这个亭子有什么样的故事,它会发生什么?然后我们就编了这个故事,一共编了9集,刚刚只是第一集。还有一个经典的练习:远程联想--就是把一些看上去好像风牛马不相及的东西联系起来,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还可以利用生活场景进行想象力的练习。我经常跟孩子一起编故事,比如《小亭子的故事》:
过后我想,为什么儿子能想出40种杀死蚊子的方法?很简单,因为他知道蚊子,我们家也有篮球和气筒,平时给篮球打气时他也会问:为什么要打气?为什么打完气之后这个篮球就能弹起来?--所以他很容易把生活中的经验和要解决的问题联系起来。这其实就是一个发散性思维的过程。
这个是我跟他第一次尝试的作品,左边的花是他画的,右上角的兔子是我画的,画完之后,我们俩想了一会儿,然后他在下面画了草地,因为草地上长出花,兔子又可以吃草--这其实就是一个「远程联想」的练习。可以看到,如果从生活场景出发,让孩子从他熟悉的、甚至是他自己琢磨出的东西再进行连接,就非常容易。小结
我跟他玩了一个游戏叫「哑巴画画」,就是在一张白纸上,他在这边画,我在这边画,画一半后看对方画了什么,想办法把整个图连起来变成一张整合的图。
我们都知道「发散性思维」,比如,我问6岁的儿子,一个空的可乐罐它有什么用?他说,可以装水,还可以装牛奶--这答案显然发散性不够。我作为一个父亲,很担心孩子没有创造力,将来怎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呢?于是我百般诱导,之后他苦思冥想说,啊,我想出来了,他还可以装酱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