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zhonghuagame.com):《刺客信条》:既得罪游戏玩家,又得罪普通观众
游戏改编电影是很容易看出导演意图的,玩家们只要“挑个好位置,将自己沉浸在电影里”,看看导演沿用了哪些游戏中的设定、改变了哪些、放弃了哪些,就大概知道这个导演是否玩过这个游戏,是否接受游戏的剧情和世界观,打不打算拍续集。
《刺客信条》是一个有硬核科幻设定,但大部分故事发生在古代的游戏。这个设定有几个优点,一是增加了“穿越”的合理性,因为有阿尼姆斯和祖先记忆嘛;二是增加了叙事的深度,至少增加了主角在反复穿越中获得了存在于记忆中的古老记忆,也就是“血缘效应”(Bleeding Effect)这一设定;三是方便扩展,因为本质上是个科幻游戏,所以利用这个世界观做一款纯科幻游戏不突兀吧?今天凭祖先记忆爬楼、跳塔、搞暗杀,明天抓个外星人让它凭祖先记忆回去探索外星文明也不奇怪吧?今天玩跑酷,明天回古代扮骑士搞站撸也没什么不对吧?
而且这个改动本身就意味着一个巨大的bug,直接影响到了后半部分的剧情走向,毫无合理性,这里就不剧透了。当然,出现这个bug说明导演不太了解阿尼姆斯基因追溯机器在原剧情里的作用。他同样不相信影迷们了解这种设定,所以花了很大篇幅解释这是个啥,这也说明导演大概一点也不宅,他根本不知道这个设定对于熟悉《攻壳机动队》和《黑客帝国》的人来说再自然不过了。
为了解释清楚故事背景,和为续集做好铺垫,导演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地把时间花在解释上。解释圣殿骑士团和刺客兄弟会,解释祖先基因,解释伊甸苹果,解释阿布斯泰戈基金会,解释“血缘效应”(Bleeding Effect),但他的解释和表现手法都有点问题。
比如“万物皆虚,万事皆允”(Nothing is true, everything is permitted),这句信条在游戏第二作和《兄弟会》中都出现了,大意就是超越律法的限制,寻求更高的真理,为了服务光明而破除一切世俗限制,在电影中这句信条反而可有可无,因为不知道兄弟会除了对抗圣殿骑士团不让他们得逞之外还追求什么。
同样,导演表现“血缘效应”的方法也是雷得可以。法鲨眼前出现自己祖先的幻象时,歌迪亚解释说这是“出血效应”(鬼翻译),没玩过游戏的观众大概会意味,这就是和祖先对话的一种方式?法鲨依靠和祖先的幻象共舞一曲恰恰就能学会刺客技能?电影里没解释清楚这个设定,当然也就解释不清楚怎么就能利用阿尼姆斯回到过去。
导演显然不太喜欢《刺客信条》的世界观架构。是的,从迈尔斯死了之后,系列世界观中的现代戏越加越多(我怀疑导演没怎么玩过这个系列并且并不特别热衷的一个证据就是他显然是从《黑旗》开始接触的,根本不知道这个系列最初吸引玩家的地方是哪里),故事线也越来越混乱。所以他对剧情进行了“降维打击”,直接削去了大部分第一文明的内容。这使得原来在游戏中神话—古代文明—现代刺客团的故事结构被“祛魅”了,于是整个故事开始变得非常可疑。
片中删除第一文明部分后的架构空白,并没有得到填补,其他和宗教元素有关的细节反而得到了加强。片中还是将伊甸苹果的神奇之处和亚当联系在一起,但并没有说他的第一次反抗是反抗谁。连人物线索也放弃了戴斯蒙德·迈尔斯,转而“拥抱”了法鲨饰演的卡勒姆·林奇,而他的祖先所处的时代,正好是1492年,西班牙人击败了格拉纳达的最后一位苏丹,全面驱逐犹太人,天主教战争取得全面胜利的一年。
伊甸苹果的消除暴力的设定,法鲨杀死皮条客背叛死刑的设定,加上跑偏的“信条”设定,放在这样一个宗教背景上的结果就是,以法鲨为首的刺客团无论在古代还是在现代,捍卫的所谓光明就是任意使用暴力的自由,所谓的刺客血统,就是杀戮本能,他们的存在意义,就是为了保卫伊甸苹果不被骑士团得到。这显然是对刺客核心价值观的矮化,他们和骑士团一样,以维护最高文明为己任,比如在一代中阿泰尔失去身份后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刺杀九个与十字军东征有关并令其升级为大屠杀的人,借着杀死这些好战者来为人民带来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