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zhonghuagame.com):年轻人成受骗主体? 上海警方推微信小游戏防范电信诈骗
新京报快讯(记者王梦遥)为了普及防范电信诈骗知识,上海警方最近出了奇招。上海公安局官方公号“警民直通车上海”今天(9月28日)发布的信息显示,上海公安推出防范电信诈骗微信小游戏,常见的电信诈骗手段在游戏中逐一“亮相”,提醒参与者提高防范意识。
记者点开这一名为“玩游戏、识骗局”的链接,主页数据显示,当前已有近4000人参与了游戏。游戏参与者可以选择自己使用的身份,包括“69岁退休在家的刘阿姨”和“25岁的公司职员王小明”等。
在“25岁的公司职员王小明”这一身份所处场景中,陈总通过QQ向小明发来消息,指示他立即转账149万到某账户,此时小明需要在三个选项中作出选择:“直接到陈总办公室当面核实”;“按照QQ信息要求,立即将钱款转账给对方”;“不急于转账,拨打陈总电话进行确认”。
记者体验发现,闯关任务一共包括6题,如果在答题过程中不幸“被骗”,随后弹出的警方提示会详细讲解应对该类骗局的正确方法。
为何会想到用手机游戏的方式普及防范电信诈骗知识?
上海警方在公号文章中解释称,推出这款小游戏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电信诈骗防范知识的覆盖人群。民警在日常工作中发现不少人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他们觉得老年人才是电信诈骗的重点受害人群,自己年纪轻、见多识广,肯定不会被骗子忽悠上当。但事实并非如此,从今年7、8两个月上海全市的接报案情况来看,排在第一位受害人恰恰是年轻人,年轻人同样容易上当受骗。
数据显示,7、8月份上海全市接报的网络电信诈骗案件中,网络购物电话类占比最高,达到21.5%,被害人以年轻人为主,犯罪分子多以购买游戏装备、微信代购为由诱骗被害人转账;排名第二的是冒充客服类诈骗,嫌疑人大多冒充淘宝客服以商品退款为由作案;在排名第三的兼职、刷信誉类诈骗中,被害人大部分为大学生、自由职业者等年轻群体。
编辑:吴娇颖 李凡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