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zhonghuagame.com):成龙踢馆、DNF……给大家推荐一款游戏
什么是“清版动作”游戏(Beat'em Game)?
“清版”指要把版面上所有敌人都清掉才能前进,“动作”则表示你清版是靠拳打脚踢而不是发射子弹或激光(那是清版射击,比如雷电之类)。在整个街机史中这类游戏扮演了重要角色(比如《三国战记》就是清版动作游戏),也是我们回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下面就跟我一起来看看它的历史。
清版动作游戏的祖先是1984年的“成龙踢馆”,因为当时成龙主演的动作电影《快餐车》十分火爆,年方30的成龙矫健的身手、灵活的动作给老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于是日本人就做了这款游戏。本作中你操作主角“Thomas”(成龙在《快餐车》里的名字)去营救被神秘人物“X”绑架的女友,营救方式是拳打脚踢,把一切除了你以外能动的东西全打倒。本作有个招牌动作“跳踢”,发这招时主角怒喝一声“哙!”跳起来一飞腿,能踢掉Boss 1/3血!后来FC上的《双截龙II》有个同样厉害的膝盖顶人,可能就是从这里得来了灵感。
(不说你不知道,第5关Boss也会跳踢,被他踢中你也会掉1/3血……)
2年后的《热血硬派》有了很大改进。首先你可以在场地里上下运动,可以用这种方式从纵向接近敌人。其次,游戏设计了3个键,左攻击、右攻击和跳,甚至还能跑,跑的时候还能攻击!这时的跑动攻击还是单发的,持续时间很短。这游戏国内没怎么进,大家主要是在FC上玩到,不过其独特的着装以及指涉的日本“黑社会”、“暴走族”等概念,让当时的玩家们大呼有趣。
又过了1年,《双截龙》把清版动作游戏推向一个高潮。它保留了三个按钮的设定,但设定为拳、脚和跳。只要你合理安排攻击顺序,可以打出不同的招式,比如拳/脚+拳是上勾,拳/脚+脚是扫踢,近身可以抓对方头发等等。再加上与跳的组合,总的攻击方式有近十种,这就有点技术流格斗的意思了。配合精致的画面、风格多变的音乐,以及当时小孩们津津乐道的“双打战胜最终Boss后必须决斗,赢者才能把老婆抱回头”的设定,使它力压《街头霸王》成为当时动作类游戏的焦点。
话说回来《双截龙》里攻击方式虽多,其实真正好用的只有肘击:判定强,持续时间长,几乎可以说无敌。绝大多数人就靠这一招吃遍所有,设计的拳脚攻击花活并无卵用。为此1989年的《快打旋风》又作出改变。只有一个攻击键,但允许你跳跃攻击或抓住敌人后把他们扔出去,这两种攻击方式都很实用(《双截龙》里跳踢几乎没用,小怪会蹲下来躲)。从此,跳踢/抓人扔出就成为动作游戏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你可以想想后来的格斗游戏,比如八神的跳D落地屑风,是不是有点像?
89年另一个必须提到的游戏是《战斧》:它除了引入“魔法”概念外,最大的突破是支持最多三名玩家一起游戏。看起来这是要火的节奏,不幸的是游戏里的女性角色被设计为物理攻击弱、魔法攻击强,而街机房里玩的路人根本不可能把魔法药水让给你。按DOTA的说法,你选了个偏刷的打野英雄,但是路人局里大家各凭本事,根本没有刷钱空间。体现在游戏里就是光靠物理输出的话,“女的”显然不如手持大斧的“老头”。所以三个人一起玩的话谁也不愿意选“女的”,很快老板就发现这破游戏即使装了3个摇杆也没人玩,血本无归,哎。
在89年的基础上加以改进,1991年,《名将》面世。它继承了多人游戏的设定,最多同时可让4名玩家一起上阵。考虑到《战斧》的问题,游戏特意把4个角色设计得各有特色,看不出谁强,所以有很多都市传说。有一段时间大家都抢老三忍者,说是攻击特别高,后来又抢手长的老大,还有人说小孩放保无敌时间长、警察会喷火安全……反正每个地方都不一样。用这种方法就避开了强弱的问题,4名玩家同时游戏,其乐融融。老板也很开心,1块板子,4份收入,哦耶!
本作的战斗有两个经典设定。其一是“跑动攻击”。跑动攻击分人,比如忍者那个跳劈攻击点高、受攻范围大,总体来说充满破绽,打第三关Boss使这招等于找死。但总体来说,跑动攻击的攻击判定明显比之前的《热血硬派》长了很多,于是跑动攻击的地位大幅度提升。另一个著名的设定是“摆拳”:在连续攻击时通过转换方向让某段攻击落空,而此时敌人被攻击的硬直还没有消失,于是你迅速切换回原来的方向就可以一直攻击,直到对方死亡。这是一个相当有用的技能,如果你不会这个技能,意味着你在“名将”里基本不可能打过第6关……
1991年还有一个经典清版动作游戏,那就是《圆桌骑士》。它走的是另一条路线:隐藏要素。游戏的基础操作包括挡刀、大砍(重砍)和马战等,但是通关后你发现还有升满级、获取更高分数、计算乱步砍出特定道具等隐藏玩法。一旦看到了别人的操作你会觉得玩的不是同一个游戏,比如故意先死一条命然后呵呵一笑砍出一个2UP再加回两条命,第一次看到这一幕会有种智商被爆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