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
我们
投稿
反馈
评论 返回
顶部

内容字号: 默认 大号超大号

段落设置: 段首缩进取消段首缩进

字体设置:切换到微软雅黑切换到宋体

警惕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

2017-11-11 09:04 出处:互联网 人气: 评论(
茶马古道fdtmd dixo点pw djppp dotamh dzhsj enlightenus fbi杂谈之屎怪 feidian07 feidian17 fg727p

  近年来,网络游戏开发迅猛,以其精彩的内容、生动的画面、时尚的人物,吸引大批青少年成为它的“粉丝”。然而网络游戏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种种问题,游戏中一些诸如色情、暴力、愚昧、迷信等不健康的内容,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少年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身心的健康发展。有关专家认为,有些青少年因缺乏自制力而沉溺于网络游戏,不但荒废了学业,还会诱发一系列社会问题。防治青少年沉溺网游,需要家长的重视,也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

  ■事例

  沉迷游戏现幻觉

  社交活动难进行

  家住潮安县东凤镇的小张今年17岁,高二辍学在家,因无所事事就开始玩游戏。几个月前,小张开始迷恋手机游戏王者荣耀,达到痴迷的程度。一天的时间里,除了吃饭、睡觉、洗漱,他都是在玩手机游戏。网瘾越来越严重的他,甚至开始出现幻听和幻觉。游戏结束以后,他耳边还回荡着游戏音乐和特效声音,睡觉也睡不安稳,总以为自己手机游戏没退出。长期无节制地玩网络游戏,导致小张无法进行正常的人际沟通,出现社交障碍,变得内向木讷,非常恐惧出门见人。看着儿子整天躲在家里精神恍惚,父母痛心不已,经过亲戚朋友的辗转介绍,找到了一位心理医师。于是,小张开始接受心理咨询和精神科干预,经住院治疗1个月后基本康复,出院后终于恢复了正常的生活。

  ■现象

  青少年沉迷网游问题日益严峻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于2017年发布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31亿,19岁以下网民达1.71亿,约占全体网民的23.4%。未成年人面临着网络沉迷、网络欺凌、网络犯罪、不良信息侵害等一系列问题,且这些问题在全国范围内均呈高发趋势。其中,未成年人首次触网的时间也越来越提前。

  据媒体报道,江西一名初三少年沉迷电脑游戏导致睡眠不足,还曾在校晕倒,学习成绩也因此大幅下滑。少年父亲将电脑设置了密码,并冲着少年骂了几句,其竟想不开直奔16楼房顶欲轻生;衡阳一名中学生因沉迷网络游戏,多次潜入各班教室盗取学费存折,并利用存折账户初始密码为账户名后六位数的共性,将13张存折内共计13400余元的学费取出,全部挥霍在游戏中。目前,该名学生已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蓝鲸挑战”,一个来源于俄罗斯的网络社交游戏,游戏组织者通过洗脑的方式,鼓励参与游戏的玩家在50天内完成各种自残任务。50天后,为了证明“赢得游戏”,参与者会被要求自杀。在我国,“蓝鲸游戏”也悄然进入。在QQ群组中,“蓝鲸死亡游戏”、“4点20叫醒我”、“蓝鲸:死亡4:20”的群名常常是“蓝鲸游戏”的代号。虽然如今的群组不断用新的名称更换着,不过目前这些关键词已经被腾讯禁封,蓝鲸群组也被解散,不再显示……

  “现在孩子们生活在一个触摸屏的时代,小网民的数量越来越多,自己的孩子才10岁就特别喜欢玩《王者荣耀》。”市民张女士告诉记者,身边不少朋友的孩子,几乎都有玩电脑游戏、手机游戏的习惯,网络游戏仿佛已经成了孩子们成长中的一部分。记者采访发现,青少年的好奇心极强、自制力较弱,网络游戏通过视听等多种感官来满足青少年的好奇心及对刺激的渴望,网络游戏自身特点使得青少年难以抗拒。在虚拟世界里无限纵容对现实社会的抵触反抗,在缺乏有效引导的情况下,容易沉迷其中,深受其害。“面对诱惑,绝大多数青少年都知道那是虚拟的网络,但却无法控制自己。”网友@友家说。

  以自杀作为要挟

  向父母要钱充值

  家住市区的小林,是个15岁的女孩,一样迷恋上了手机游戏。她经常在网上和其他玩家组队,挑战游戏关卡。为了玩得更过瘾,她用自己的零花钱去购买虚拟游戏币,用来买游戏道具和升级装备等。通过升级,小林获得了一种在生活中得不到的成就感。而且级别越高,装备越好,小林越能感受到大家的拥戴。这种众星捧月的感觉,让小林心情很是愉悦,她开始多次向父母要钱往游戏里充值,渐渐地变得越发不可收拾。今年3月份,小林以自杀作为要挟,让家中父母必须拿出现金5万多元供其游戏,父母拒绝了她疯狂且无理的要求。之后,小林开始离家出走,甚至出现自残的行为。家里人感觉到事态严重,着急地为她找到了一名心理咨询师,现小林已休学并在积极治疗中。

  ■网友观点

  应倡导健康休闲

  绿色的网游方式

  @如烟:网络既是一个信息的宝库,也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各种信息混杂,包罗万象。网络游戏虚拟世界里人际关系的随心所欲,人人都以虚假的身份出现,尽管很多时候可以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但在虚假的身份之下,网络人际关系很少有真实性可言。特别是对于性格内向的青少年,网络为其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但也使他们在“网下”变得更加内向和自我闭锁。

  @青菜萝卜:对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的问题,学校和家长应进行有效引导,但是不能强制隔离,也就是所谓的宜“疏”不宜“堵”。从目前国内情况来看,恢复网络游戏本来面目,倡导健康、休闲、绿色的网络游戏方式已显得十分必要。在目前情况下,社会有责任引导青少年健康上网,有的孩子通过打网络游戏获得认同感和成就感,那么家长可以疏导孩子用别的积极方法获得这种心理满足,而不要脱离现实,沉迷网络世界。

  @红茶奶酥:在互联网时代,网络成瘾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心理健康问题,社会有责任帮助儿童青少年树立良好的网络使用意识,培养起他们健康的网络使用习惯,让孩子们能主动地选择对自己长远发展有利的信息,不沉迷于虚拟网络。部分青少年受网络游戏的影响而产生犯罪,所以提高青少年的网络免疫力和网络素养很关键,这样才能使孩子们自觉合理上网,免受不良网络内容的侵害。

  @南瓜核桃:今时不同往日,对游戏市场、手游市场的监管要求比以前更高,配套的一系列措施、政策也开始越来越完善,在如此势态之下,多方力量相互关联相互结合,它们彼此的矛盾和漏洞才能够逐渐减小。因此,如何指引未成年人养成健康的娱乐观念(不只是游戏领域)和行为习惯,加强未成年人健康上网保护体系的建设,是整个互联网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要考虑的。

  ■专家提醒

  家长需重视青少年迷恋网络问题

分享给小伙伴们:
本文标签:

更多文章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2-201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