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zhonghuagame.com):腾讯发布家长游戏指南手册 帮父母应对“数字代沟”
无论是青少年、家长、学校还是全社会,都有必要去了解并正视“数字代沟” 问题 。应对数字代沟、保护数字时代的儿童权益值得受到全社会各更多的关注。未来,腾讯将继续推动政府、企业、学界和社会组织在儿童网络保护上的多部门联动,同时也将深入挖掘网络给儿童成长带来的积极效用。
儿童数字化能力超越父母 在线风险受关注
中国儿童触网低龄化趋势明显
超过六成的14岁儿童的父母表示孩子懂得更多的上网技能。儿童的数字化技能超过父母,加上父母与孩子之间对上网的态度和关系有隔阂,“数字代沟”现象凸显,即随着数字技术的普及,家长和孩子围绕数字技术使用产生的能力差异,从而在认识态度、价值观念、兴趣爱好等方面产生了越来越深的心理隔阂,甚至对抗。
2017年2月16日,“腾讯游戏成长守护平台”应运而生。目前,守护平台上线守护功能有“游戏提醒、消费提醒、游戏查询、消费查询、查小号、时段设置、一键禁充、一键禁玩、大王卡专区”,全方面地帮助家长在孩子的游戏时间和消费行为上进行管控。用户可在游戏内、游戏公众号中使用“成长守护”功能对孩子进行关联,使未成年人保护贯穿用户体验。2018年守护平台将重点建设3.0版,实现健康的家庭亲子互动体验功能。
由腾讯社会研究中心制作的《玩得开心、玩得安心——写给家长的游戏指南》实用手册,旨在帮助家长正确看待和应对电子游戏对孩子的影响,指导父母为孩子设立规则,与孩子畅快而有效地沟通。沟通是抹平数字代沟的有效途径。解决孩子沉迷游戏的问题也是一样,完全卡死的管控方式会让家长失去孩子的信任与认可,一旦失去就很难重新建立,沟通才是硬道理。这本手册是国内出品的第一本相关指南,对家长极具实际指导意义。
其中问卷调查采用网络问卷调查的形式,在全国范围内随机发放网络问卷链接,共回收有效亲子问卷为113934份。按年龄(3-14岁)进行了分层抽样,共抽取样本93180份。 本次调研时间从2016年9月至2017年10月,历时一年多。全国共有34个省市自治区参与,涵盖了东部、西部、南部、北部、中部的大中小城市,基本能够代表城市儿童网络素养的基本状况。
调研显示,在8种网络关键行为上,14岁儿童在与其父母的对比中,儿童全面超越他们的家长。
相较于儿童的媒介使用能力不断攀升,父母在媒介使用行为上存在停滞和固化现象。数据显示,在上网知识方面,有43.6%的14岁儿童表示自己懂得多,63%的14岁儿童的爸妈表示孩子懂得多。
《报告》还指出,幼儿园3-6岁、小学中年级9-10岁和初中13-14岁是00后数字化成长最为显著的关键期,并将这三个阶段分别命名为小玩家、小用户和小创客。
三是根据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调整自己教育方式,对低年龄(10岁以下)及早建立习惯和规则 ,对高年龄段的孩子,要主动沟通、交流;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
《报告》显示,平均有超过29.1%的学龄前儿童(3-6岁)每天使用网络的时间在30分钟以上,此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网络使用时间逐渐增加,到了14岁,已有60.8%的儿童网络使用时间超过30分钟。
对此,张海波向广大家长们提出如下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