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zhonghuagame.com):充钱就能免肝?由3A单机游戏进入氪金时代谈起
更要命的是,如今玩家的审美标准已经变得越来越高,品质一般的游戏几乎难入他们的法眼,这反过来驱使3A游戏开发商只能在高成本、高风险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偏偏这样做,还未必能让自己的作品大卖。
【本文来自于腾讯游戏频道原创作者招募活动,作者:暴雪Boy_神焰。转载请注明来源。】
《GTA5》的开发成本加营销投入合计高达2.66亿美元,据专业机构分析指出,需卖出740万份才能回本。
3A游戏厂商的无奈
万万没想到,动视年度大作《使命召唤14:二战》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不是其气势磅礴的单人关卡,反而是在该作的多人模式里围观土豪开箱子。
笔者将通过本文尝试探究这个问题。
为什么要这么讲呢?进入21世纪后,游戏产业特别是3A游戏产业早已成为一种新形态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一款3A游戏大作的问世,背后常常涉及到几十人甚至几百人长年累月的工作,而这还没有算入软硬件开发工具、营销方面的投入。
容笔者举几个例子:
其中又以EA的《星球大战:前线2》的氪金系统最为甚:这款游戏甚至在公测期便迫不及待地集成入开箱系统,结果很自然地招致玩家的一致口诛笔。如果你认为粉丝的集体差评会让EA有所收敛就大错特错——正式版游戏的氪金系统更夸张,有外媒专门做过统计,想解锁游戏里的完整内容,要么砸上4528个小时来刷游戏币,要么乖乖剁手2100美刀,于是乎在笔者截稿时,无数玩家毫无犹豫地给EA这部耗资数千万美金打造的重磅级3A大作(不吹不黑)予以差评。
考虑到过去微交易系统是网游乃至于手游的特色标签,那么为何如今的3A单机大作都纷纷积极主动地加入氪金的阵营,唯恐落后他人一步呢?
首先,无论愿不愿意承认,我们必须正视一点事实,那就是3A游戏厂商选择在自家游戏作品里加入氪金元素,最原始的动机还真是不是贪婪,相反,它们这么做,完全是被迫,因为如今3A游戏厂商的处境已经变得越来越艰难。
实际上,不止是《使命召唤14:二战》,就笔者个人的印象,貌似大凡在今年下半年问世的3A游戏,包括但不限于《命运2》、《中土世界:战争之影》、《星球大战:前线2》乃至《极限竞速7》等游戏都包含了大量内购也就是所谓的微交易氪金元素。
非但如此,随着同类竞争越发变得白热化,传统3A游戏的盈利空间也越来越小。此前有专业机构做过分析,一款售价60刀的游戏,除去分销商、主机平台授权金、营销等,开发商最终能拿到手的利润相当微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