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
我们
投稿
反馈
评论 返回
顶部

内容字号: 默认 大号超大号

段落设置: 段首缩进取消段首缩进

字体设置:切换到微软雅黑切换到宋体

记者调查:被网络游戏“网”住的童年!

2018-05-04 12:22 出处:互联网 人气: 评论(
6块钱麻辣烫13次 嵩县田三红 让半球 绝版兽交 武藤兰道 邓棉棉 西西人艺体鲍图片大胆 天佑和阿哲怎么了 公主帮vs王子团

今年2月,相关部门再次发力,中宣部、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公安部、文化部等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严格规范网络游戏市场管理的意见》。按照意见统一部署,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网游企业等多方联手综合施策,强化价值导向,加大正能量供给,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推动行业转型升级,努力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通过多年研究,郭医师发现,很多沉迷手机游戏的孩子背后都有着亲子关系不良的现象与家长沟通不畅的现象。“父母通常会存在很多认识的误区,比如认为手机成瘾是单纯的思想问题,运用说教或打骂、限制其活动让孩子回心转意。当青少年没有认识到其危害时,这往往会导致家庭冲突更为严重,促使孩子更依赖手机游戏。”郭医师说,此外,还有家长认为手机成瘾只是孩子的问题,拼命从孩子身上下功夫,期望能有灵丹妙药瞬间改变孩子的想法,让他按照自己的要求和方式去成长和发展,而从未觉察这会导致家庭关系的恶化,家庭矛盾的尖锐。

上一页 下一页

在网络游戏的包围下成长的一代

孩子玩手机,在我市儿童中早已不是稀罕的事。走在桂林的大街小巷,不少补习中心、游乐场、餐厅灯公共场所都可以看见中小学生拿着手机的身影。记者在对近30名中小学生调查中发现,几乎9成孩子玩过手机游戏,而其中7成孩子表示,网络游戏是他们最感兴趣的玩乐方式。他们中,不乏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以孩子们热衷的王者荣耀为例,虽然该游戏的首页提示了“本网络游戏适合年满16岁以上的用户使用”,但事实上仍有众多远远低于16岁的孩子陷入游戏中。不少孩子告诉记者,他们会攒下零花钱给游戏充值,还喜欢在直播平台上观战、给游戏主播打赏。相遇玩王者、结队看直播已经成了我市许多中小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内容。


“每天都要抢着玩《王者荣耀》,吃饭也不好好吃,看那些游戏平台比看书还多。" 家住毛塘社区市民尹先生向记者表示,今年小学四年级的儿子非常喜欢网络游戏,平时他控制着不让孩子玩,只准他写完作业或周末玩,但近半年来,他发现儿子作业越来越马虎,常常应付着写完之后就缠着他要手机玩游戏,“三月三”的五天小长假,儿子说哪里也不想去,连着玩了五天的《王者荣耀》。

无独有偶,今年刚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小天”的妈妈也对儿子玩手机的现象有点苦恼。“小时候我会用手机给他看动画片,他看动画片就会安静,我就能做其他事情了。后来上幼儿园开始他就会玩一些单机小游戏,每天一回到家就缠着我给他玩。”小天妈妈告诉记者,今年过年期间,小天常常一个人躲在房间里玩游戏,玩到大人催促才慢吞吞出来吃饭,匆匆扒拉几口饭又低头进入手机的世界里。“我制止他,不让他玩,结果亲戚们都说现在孩子哪个不玩游戏。现在上学了,他居然偷偷拿我淘汰的手机到学校玩,这样发展下去怎么行?”小天妈妈说起孩子的变化十分焦急。

热议:网络游戏究竟“毒”在哪里?

社会呼唤强制性的政策出台,期待各方形成管控的合力

上一页

2017年1月,国家网信办起草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送审稿)》,要求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应当采取技术措施,禁止未成年人接触不适宜其接触的游戏或游戏功能,限制未成年人连续使用游戏的时间和单日累计使用游戏的时间,禁止未成年人在每日零点至八点期间使用网络游戏服务。

桂林生活网--桂林日报 记者秦紫霞 李慧敏

如何让孩子不再深陷“迷潭”

令人高兴的是,两会的热议之后,社会各界对于未成年网络游戏沉迷现象的重视程度空前。4月20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一则《关于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教育系统必须开展全面排查、展开专题教育、规范日常管理,让学生远离网络不良信息,同时通知还附上一则《致全国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倡导全体家长恪尽父母责任,与学校共筑防范之堤。社会普遍期待法律有据可依、政府有效监管、行业自律、学校引导、家长教育的多方合力能够为孩子们织起“防沉迷”的保护网。

事实上,早在2004年,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游戏专业委员会曾公布了一套《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绿色游戏推荐标准》,不过,这并非由国家强制执行的标准,只是一个行业推荐标准,因此在实际操作中的限制效果有限。

然而,仅有父母的管控是不够的,社会的风气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也极为重要,因此多年来要求相关部门采取游戏限制、游戏分级等管制措施的呼声不减。

相关资料显示,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游戏市场。据统计,2017年,中国手机游戏市场规模已经超过2000亿元,游戏用户规模达5.83亿人。此外,游戏玩家也呈现越来越低龄化的趋势,许多中小学生把网游作为自己最主要的“课余爱好”。据数据显示,最火爆的《王者荣耀》,11岁到20岁的玩家比例高达54%……我市青少年们沉迷网络的情况如何?是什么导致了孩子们被网络游戏层层捆绑?如何才能让孩子们健康成长?近日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

第 [1][2][3] 页

但也有市民质疑相关政策操作起来可能会有盲区,比如限制游戏时常的规定,“如果孩子偷偷拿家长的身份证注册游戏账号不就可以无限制地玩了吗?” 对此,于欣伟委员认为,尽快研究出台强制性分级标准、明确统筹牵头政府部门、严格监管和审核对分级制度的合规执行情况、尽快完善国内正版游戏市场。同时,应该推动游戏运营方进一步升级技术手段,比如,要求游戏运营方增强多因素身份认证体系等。

“网络鸦片,一禁了之” “正确引导,建立网游分级制度”……2018全国两会上,关于中小学生“沉迷网游”的话题,一度成了各个教育专家、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讨论的热点话题之一。 全国政协委员、广州大学校长于欣伟认为,“网络游戏对玩家没有分类,我建议什么内容、什么分级、什么年龄段可以玩,应该制定标准。”他的《关于加快推动网游分级制的建议》提案迎合了当前大众对于青少年沉迷“吃鸡”“王者荣耀”等现象级手游的忧虑情绪,从而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与讨论。

第 [1][2][3] 页

“青少年游戏成瘾的情况是一直存在的。孩子的自控能力差、发泄情绪的渠道少、生活比较单调,相对成年人来说,更易游戏成瘾。“市心理医院心理咨询师郭钰秋告诉记者,手机游戏成瘾与网络成瘾的本质一样,是一种成瘾性心理疾病。青少年手机成瘾的形成原因很复杂,既有社会大环境的因素,也有学校、家庭方面的原因,更有青少年本人的内在因素。

分享给小伙伴们:
本文标签:

更多文章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2-201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