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zhonghuagame.com):游戏手机定义没有那么真,但确实是发展的必然结果
游戏手机定义没有那么真,但确实是发展的必然结果
2018-05-18 15:32 来源:钛媒体APP 手机 /游戏 /操作系统
原标题:游戏手机定义没有那么真,但确实是发展的必然结果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写观点之前,我先问了哥们儿:
他回答我:
说到这里基本上我已经有了自己的观点——这命题存在,但不会那么真!哥们儿当时就来了兴趣:现有的观点都比较正面,你的反面观点在哪?
我的回答是:脑补和思考是两码事。
游戏手机的概念大多是脑补,掺杂着些许思考。哥们儿随后问了我问题:为什么?!
游戏手机 vs. 显卡
游戏手机和游戏显卡比较,涉及到的问题是系统和零部件的差异。系统追求的是平衡而不是极致,零部件追求的是在极致到一定程度之后的利益最大化;系统能允许很多玩家在一起玩这个市场,零部件决定了不会有很多人,但会出现独角兽。
换句话说:系统是找老婆,大多数人找老婆看的就是平衡点,比如长相、身材、教育、家境、收入甚至玄学的基因等等;零部件是找相好的,大多数人找相好看的只有极致,比如胸大么、好看么、腿够不够玩儿一年的……有一点ok这生意就算成了。
有的朋友可能会反对,为什么系统就不能追求极致?你知道轻薄笔记本都多薄了?游戏笔记本都多猛了?手机都全面屏了好不好,指纹都在屏幕下面了对不对?
这不叫追求极致,这还是追求平衡,只是不同的产品追求的平衡点不一样:是更轻薄还是更强悍,是更大可视面积还是更方便的指纹识别。
换个角度讲,当系统追求到极致之后,那必然的结果就是形态的变化——不知道是否能理解,我试试看。当PC出现之后,作为系统的它持续发展,制造商追求极致的后果是出现了笔记本。“错!大错特错!笔记本的出现来自于人们对个人便携计算那与生俱来的需求,怎么就变成了是对计算追求到极致而发生的形态变化?”
没有PC之前,有人知道个人计算是什么嘛?如果连个人计算都不知道或者没有意识到,怎么来的“与生俱来对个人便携计算的需求”?PC出现伊始,人们追求的都是更快的速度吧?然后人们在了解了这个系统,这个系统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人们开始意识到我需要另外一种能带着走的PC——笔记本。
这难道不是PC系统发展到这个阶段追求某种极致才诞生的笔记本么?
如果这么描述很难理解的话,那我们看看电影里面是怎么描述未来的PC的:“没有屏幕、没有键盘,人们靠比划就能在空气中出现一道墙,显示出各种信息,各种瞬间完成的大数据计算”、“没有计算设备,PC被移植到皮肤下面;没有显示设备,人眼即显示器”。这是不是未来手机或者笔记本,或者任何计算系统追求极致的结果呢?最终结果就是形态发生了变化。所以,作为系统来讲,追求平衡是目标。
平衡就意味着有不同的平衡点,追求不同平衡点也就意味着作为系统来讲,有机会进来很多玩家——笔记本的品牌有多少个?手机的品牌有多少个?这么多竞争者在同一个领域玩耍,还都能活得挺好,这就是系统追求平衡的结果。
我们再来看看游戏显卡,游戏显卡显然不属于系统,它属于零部件。零部件追求的是在极致到一定程度之后的利益最大化。我们来看看零部件的玩家有多少:CPU玩家有几个?GPU玩家有几个?Panel玩家有几个?Memory玩家有几个?仔细看过之后你会发现,真的到零部件领域,能玩的转的玩家,每个领域也没几个。
正因为追求极致是少数人才能追得到的,所以零部件的玩家数量会少,而且零部件的玩家一旦追到了某种极致,无论是市场需求还是他们自身感受不到压力,到了某个点之后他们开始追求的就变成了利益最大化。
所以游戏手机和游戏显卡不一样,没法比如果以上我都没表达清楚的话,那接下来用最简单的语言来描述一下为什么他们不一样
作为系统,没有最好的——你让每个KOL推荐最好的手机,他们都会告诉你没有最好的,只有适合的——这就是系统追求平衡的结果,不同的平衡点产出不同的产品,去适应不同的用户。
作为零部件,一句话就能描述其差别——最强的处理器是什么,最猛的显卡是什么,最快的固态硬盘是什么……
所以,你可以说游戏显卡定义成立,游戏手机则只是商家为了追求某个平衡点,或者说在手机发展到现阶段为了表达差异化,而自己推出的概念,是否成立要看其他的维度。
游戏手机和游戏笔记本
都是系统了吧?可以比了吧?为什么游戏笔记本已经存在这么多年被称为真命题,而游戏手机则不一定呢?这涉及到不同的消费心理,不同的消费领域。
手机某种程度上是快消品,笔记本不是;手机消费某种程度上更感性,笔记本则更理性,我们来看看买笔记本的心路历程。
“给我推荐个笔记本”
“你用来做什么?打游戏么?打什么游戏?”
“打,吃鸡!”——游戏本
“打,炉石!”——你买个手机不好么
“根本不玩游戏”——其他因素继续问,比如经常带走吗?预算多钱啊?
这是个理性消费过程,买家要看的不仅有点,还要看整个面。理性的原因有很多,本质上还是因为大家认为笔记本是个设备,不是个像口红、洗发水之类的快消品;换句话说没人会一年换个笔记本,没人会买两个笔记本带着玩。手机不一样。除了那些商务人士只考虑使用习惯和系统安全之外,大多数人买手机看的是感觉,或者只看一个点而不是一个面。
“苹果好用啊,引领潮流,出来我就换新一代”
“华为不错啊,越来越多的人用华为了”
“vivo照亮你的美,OPPO让美更自然”
这都是感性的判断,其实不用费这么多话,当你在国内使用没有Google Play的安卓手机还舍得花近万元的时候,这已经变成了感性消费,其余的行为和语言都是用理性借口去强化自己感性的选择而已。所以游戏手机和游戏笔记本没法比,游戏笔记本之所以成立,是因为理性的选择过程和传统设备的定义决定的。在一个快消品类别和感性消费的行为习惯下,建立一个类别需要考虑其他维度。
游戏手机和拍照手机、音乐手机
都到了系统,都是手机,按你说的都是追求平衡的快消品,为什么手机可以定义成拍照手机和音乐手机,而游戏手机就不一定是真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