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zhonghuagame.com):网络游戏实施总量调控 游戏公司“凉凉”言之尚早
本报记者 邵志媛
高强度的工作、学习之后,大多数人都会选择一种轻松的休闲娱乐方式来释放自己,显然,对于很多人来说,游戏是个不错的选择,不过有人怡情,有人则痴迷。
鉴于这种情况,管理部门近来集中发声。
据了解,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指出国家新闻出版署将对网络游戏实施总量调控,控制新增网络游戏上网运营数量,探索符合国情的适龄提示制度,采取措施限制未成年人使用时间。
《实施方案》指出,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不断攀升,近视低龄化、重度化日益严重,已成为一个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问题。
笔者认为,科技日新月异,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不过随着各种电子类产品以及网络游戏的层出不穷,确实影响到了儿童青少年的视力,即使父母出手控制,也难挡社会氛围的引诱,因此,从源头控制,也不失为一种点赞的做法。
此次,《实施方案》提出,到2023年,力争实现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在2018年的基础上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近视高发省份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到2030年,实现儿童青少年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视力健康整体水平显著提升,6岁儿童近视率控制在3%左右,小学生近视率下降到38%以下,初中生近视率下降到60%以下,高中阶段学生近视率下降到70%以下。
国家管理部门对儿童青少年视力问题进行了严格约束的同时,游戏公司即被市场怀疑是否要“凉凉”,前景堪忧。
受此影响,腾讯美股ADR周四收跌6.97%,报收42.98美元,创8月16日以来最低。网易收跌7.19%,报收194.39美元,股价创2016年6月1日以来最低。
而且,据统计,发布了半年报的54家上市游戏公司当中,多达27家公司营收同比出现下滑;净利润下跌的公司有22家,近一半跌幅超50%。
由此看来,游戏公司确实比较拮据。
另外,也有业内人士透露,今年开始已经有上千款游戏等待运营前审批,目前仍然遥遥无期,现在这些游戏虽然可以供玩家们体验,但是开发商无法从中获取收益。不仅是国外引进游戏受到影响,国内很多小游戏开发商也在等待相关部门的版号审批。
《实施方案》的发布,今后网络游戏的审核会更加严格,而有限的版号必然导致游戏厂商蜂拥而上,没有拿到版号的游戏将无法上线,而背后的游戏厂商也将受到较大的影响。
那么,游戏公司是否真如上述数据所显,将逐步下行。笔者看来,也未必如此消极。
首先,游戏有特定人群,仍存在广阔的市场,游戏公司应做好调研,重点关注这些人,洞察市场需求,聚焦技术研发,开发多样化产品。
其次,对于此次措施,业内相关分析人士均认为对中小游戏厂商的冲击较大,而不是主流的大公司。对于大公司而言,现状还没到活不下去的地步:头部游戏可以通过IP产品和流量深耕持续运营并盈利,此外还备有不少版号库存。但中小厂商却无此优势,只好“各显身手”。
另外,“走出去”也不失为大型游戏公司的一种可以重点关注的模式。而这种模式,目前在我国发展也取得了鲜艳的成绩。
App Annie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中国移动游戏发行商的海外iOS及Google Play综合收入较2017年同期增长超过40%,海外玩家在中国移动游戏上的总支出已超过160亿美元。截至2018年上半年,收入超过100万美元的移动游戏已增至243款。
当然,对国内具备精品游戏出海能力的公司是利好,很多游戏内容商不得不出海,出海也只能找龙头企业,相应的龙头企业在价格方面更有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