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zhonghuagame.com):求mg电子游戏规律
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高某在公安机关履职过程中。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并出售他人,其行为。已构成出。售公民个人信息罪,最终。法院判处其有期徒刑6个月,罚。金400。0元,并没收其违法所得。
据了解,被告。人高某利用其担任北京市公。安局某派出所。保安队队长的职务便利,多次私自。使用该所副所。长和民警的公安数字证书,登录“。公安部人。口管理系。统”、“公安部出入境管理。系统”等。公安机关应用系统。库,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4000余条,并出售给他人,。获利人民币2.3万余元。
案例3
据李某自己供述,窦某购。买客户信息是进行商品推销。,他会根据信息质量每月给自己汇。款。最终,李某因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获刑10个月,罚金100。0元,赃款被没收。
派出所保安。队队长盗。卖信息4000条
快递公司信息部员工倒。卖信息获利。近30万元
生活中,公。民个人信息通过各种途径被各类。机构所采集,其中像公安机关、快。递公司、购物网站等。,人们更愿意去相信。他们有着较为可靠的防泄露措施。。然而,。一旦制度。不严,“内鬼”出现,这些机构会。首当其冲成为信息泄露者。
掌握百万条信息入股保健品。公司
李某等人之所以如此看重。倪某,是因。他们销售的假冒保健品有。巨大利润,而这必需老年。人的信息。通过倪某的资源。,大量老。人上当,花了几。万元,买来没。有任何疗效的保健品。
后公。安机关在倪某的暂住地起获公。民信息表74捆及电脑主机。一台。经鉴定,倪。某电脑中的公民个人信息达125。万余条。经审理,丰台。法院以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倪。某有期徒刑2年,并处罚金1万元。
案例1
当然。,还有一种机构,虽。然不掌握信息资。源,但利。用“流氓软件”,也可以获取并。泄露大量信息。
2011年至20。13年间。,被告人杨某曾在三家。教育学校和培训机构供职。。据其供述。,他利用在培训学校、教育。公司工作的便利,。私自拷贝复制公民个人。信息200余万条,涉。及海淀、朝阳、昌平等区。
检方指控,201。1年至201。3年间,杨某。将这些信息卖给了徐某,徐。某又将这。些信息卖给了牛某等不同的四个人。
软件公司开。发恶意程序专盗苹果手机信息
公民个人信息的价值。有多大呢?2013年4。月,李某伙同杜某等四人创立了。北京益寿延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他们的。业务是电话推销假冒。心血管保健品。后李某等人获。悉,倪某手中。有老年人的个人信息。资料,于是将公司1。0%的股。份分给倪某,并让其担任公司法定代表人。
到哪去
在这一市场中,。信息是一种可以被重复利用。、多次转卖或是相互交换。的商品,甚至可以。用来入股企业。
这一案例,是所有6。7起案件。中,被告人出售。公民个人信息获利最多的一起。
教育机构员工买。卖学生信息200万条被反复。买卖
在公民个人信。息买卖市场,保健品。、保险、理财、房地产中介。等行业,还有以倒卖信息为生的。个人是主要的买家。数量不是。决定最终价格的因素,。买卖双方。会根据信息的内容来讨价还价,比。如学生和老。年人的信息就格外受欢迎。
案例1
案例2。
2014年4月,三人商议并。开发出一款能够在。苹果手机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安装推广应用软件的程序。。之后,他。们将该恶意程序包装。成正常的手机应。用软件,上传至网盘。和上述论坛。,供用户下载。。如果是越狱苹果手机,还。能获取手机中的通讯录、M。AC序列号、APPLEID等信息。
案例2
根据安装推广应用。软件的数量,被告三。人共获利1.9万元。。石景山法院以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分别判处。三名被告。人有期徒刑6个。月,缓刑1年,并处罚金2000元。
2015。年12月,朝阳法院审理了一起。派出所“内鬼”盗取信息并出。售他人的案件。
被告人李。某是某快递。公司信息部的员工,有权查询公司。客户信息数据库。利用。这一权限,自2012年。3月至2014年6月,。他频繁进入公司客户信息。数据库拷贝信息,后通。过邮箱、QQ等方式将1。3.2万余条信息出售给窦某,。获利28.8万元。
谁购买了公民个人信息?
被告人陈。某是北京麦芽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王某是股东,李。某是技术人员,该。公司主要。运营麦芽地苹果手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