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zhonghuagame.com):警惕死亡游戏再现网络
网络中存在着太多难以抗拒的诱惑,但同样也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危险。近日,松江区一名22岁的青少年小王,被家人发现离奇死亡,而死因竟是小王不可思议地把自己勒死在门把手上。他妈妈打开孩子的手机界面,是一款死亡游戏视频,视频里一步步教唆人走向死亡,而且建好的死亡游戏群里有2000余人。这些孩子们,他们玩的这款游戏,不知道游戏的终极任务竟然都是死亡。
3.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引导正能量的学习生活方式
这款死亡游戏便是臭名昭著的“蓝鲸游戏”。“蓝鲸”一词指的是鲸鱼搁浅这一行为,被暗示为自杀。“蓝鲸游戏”被认为是一个在线的网络社交媒体集团,利用青少年心智不成熟、追求刺激的心理,操纵诱导青少年进行自杀活动。这款游戏诡异之处在于:死,即是胜利。央视也曾报道过一起相关新闻:江苏常熟有一个19岁的小姚,2017年加入了一个QQ群,进群之后,群主就要求:“如果你想开始游戏,请先将身份证、住址、家庭成员等信息全部上交。”而当私人信息全部透露,就一定程度堵死了退出机制,倘若中途犹豫,就会遭遇威胁。
建议相关部门对于暴力、淫秽、负能量的网络游戏开展专项整治,集中曝光一批游戏名称,让家长和学生们可以辨别;集中封杀一批网络游戏,让他们无处可藏。建立长效机制,加强监管,对网络游戏像电影一样进行分类评级,分年龄段进行屏蔽功能,让青少年接触不到、下载不了。
互联网在中国的快速扩张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同时它的快速让相关监管措施来不及跟上,一定时间内处于空白。在面对国内外各种暴力、淫秽、负能量的宣传和游戏面前,青少年往往不能正确对待。这就需要防火墙、保护盾,通过完善法律监管来净化网络环境,保护青少年学生。
本文观点供交流参考
2.开展专项整治,净化网络环境
为避免更多的孩子发生类似的悲剧,建议:
死亡游戏将挑战者(玩家或参与者)与管理者紧密联系起来,管理者会为玩家分配日常任务,从简单的一天不与外界交流、看恐怖电影,到连续在特定时间醒来、自残,任务随着天数的增加而逐渐变得极端,在第50天,游戏管理者会下达自杀的指令,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通过渐进式的手段,用血腥视频、恐怖言论去诱导参与者自杀,死亡游戏会逐渐摧毁人内心对生活的希望,尤其是心灵脆弱的青少年,更是主要的受害目标。他们在无人关注的困境里,被网络那头的操纵者,通过可怕的控制和有计划的怂恿,一步一步地引到绝路上去。据统计,“蓝鲸游戏”的参与者大部分在10-15岁之间,一旦进入,会完全顺从游戏组织者的摆布与威胁,几乎没人能够活下来。
文/曹军
1.加强监管力度,防止类似游戏继续流入
孩子们难以忍受当下社会带给他们的压力,很多父母都给予了孩子物质上的满足,却都忽略了孩子情感上的需求。孩子遇到不开心的事情,也没有沟通和倾诉的对象。于是死亡游戏通过心理手段放大孩子们的缺点,使他们相信自己是一个失败者,通过心理上的干预,胁迫这些孩子走向绝路。希望社会和家长们对孩子要多加关心,了解孩子最新的动向,了解孩子的身心健康,引导开导孩子的正能量取向。同时,开展网络中毒的社会救助活动,建立相关的机制,对有类似苗头的青少年和家长及时进行心理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