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zhonghuagame.com):腾讯微信小游戏成游戏广告买量“新宠”
责任编辑:黑色幽默
在广告组件全量开放后,腾讯成了最大赢家。
从微信官方公布的信息来看,在道具内购分成方面,安卓系统的道具内购采取6:4的分成比例。4月19日微信修改扶持计划,如果在2018年月经营流水低于50万元,微信不抽取40%的道具内购分成,50万以上抽成不变。
据记者了解,手游行业从2013年发展至今,总共经历了两个阶段:渠道为王和买量时代,时间的分割线大致在2016年下半年。
不过现如今不少开发者找到了让腾讯做独家代理的路径,移动游戏开发商中手游就让腾讯做了一款小游戏的独家代理,“虽然费用不低,评测数据也要求很高,但是可以获得腾讯的独家代理,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因为流量肯定不会缺”,一位中手游的渠道负责人告诉记者,但像中手游这样有资金和资源的头部玩家毕竟是少数,绝大部分游戏厂商还是选择了通过广告模式来做推广。
“怎样让腾讯不成为唯一的赢家,才是小游戏平台最大的挑战”,张志斌说,“目前来看,小游戏平台一直在朝这个方向努力,让腾讯、游戏商、游戏玩家、非游戏玩家,以及非游戏厂商都成为赢家。”
在这场“腾讯”和“游戏厂商”的博弈中,不少开发者都表示,明知道很容易被套牢,也清楚腾讯是最大赢家,但是他们还是愿意一试。
“那个时候,只有跟渠道搞好关系才能赚到钱”,曾凯告诉记者,因为与各大传统手机应用市场有着不错的关系,曾凯服务的这家发行商在这三年间靠帮游戏研发厂商做发行赚的盆满钵满,“那时候的游戏发行,主要就是买渠道。”
2016年下半年,以“广州页游帮”为代表的一批网页游戏发行公司开始崛起,游戏不上渠道,完全靠买量,推广自己的游戏包,把原本要分给渠道的50%流水直接用来投放广告,这个方法可以轻松把一款游戏的月流水推到千万级别。
“很多游戏因为很容易拿到量就失去了做好游戏的动力,不再精细打磨产品,而是凭借在渠道的不同位置推荐来获得游戏收入,且将收入看得比产品本身更重”,曾凯说。
目前,小程序、小游戏买量的流量闭环已经形成,买量方式包括了最具杀伤力的朋友圈小游戏广告、小游戏交叉广告导量、公众号文章小游戏广告、公众号底部小程序广告、公众号关联小游戏等五大方式。
而现在,小游戏正在成为新的渠道,由于目标用户的重合性较高,小游戏后台的广告位正在受到传统游戏厂商的欢迎。
虽然腾讯来自广告的收入一直未突破20%的占比,但是伴随着小程序广告组件的全量开放,小程序的广告收入将为腾讯的这部分占比作出贡献。
据微信官方透露,在广告组件开放测试期间,已有累计500多款小游戏流量主接入,日流水消耗达到千万级别,每千次展示获得广告收入大于80元。
“现在头部的买量渠道已经固定,今年新增加的可能只有抖音和小游戏。在渠道固定的情况下,买量成本会越来越高”,陈光柏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