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
我们
投稿
反馈
评论 返回
顶部

内容字号: 默认 大号超大号

段落设置: 段首缩进取消段首缩进

字体设置:切换到微软雅黑切换到宋体

国内众多「最强大脑」的碰撞,却落得一地鸡毛收场

2019-04-09 12:07 出处:互联网 人气: 评论(
疯狂猜图明星 疯狂猜图名人 疯狂猜图名人明星 疯狂猜图品牌 疯狂猜图品牌标志 疯狂猜图品牌标志答案

事件的起因是源于“云之队”队长鲍云转发的一条微博,其中暗指“林之队”选手王易木被节目组包庇作弊赢得了选拔赛头名。并质疑节目组黑幕,随后节目组发声称:所谓“黑幕”是鲍云刻意抹黑。双方开始争执不下,艺人嘉宾郭采洁、戚薇等线上站队,事件迅速发酵。

我想无论最强大脑有没有所谓“黑幕”,这场论战无论谁输谁赢,《最强大脑》都已经输了。一群最强大脑凑在一起,是能成“龙”,还是成“虫”。最终还是由组织者和规则决定的,显然,节目组的“智慧”还不足以应付这一群最强大脑。

最后,直到魏坤琳在微博再度发文直指鲍云作弊,至此《最强大脑》节目组已经乱成了一锅粥,节目嘉宾(魏坤琳、鲍云)、制片人(桑杰)、艺人(戚薇、郭采洁)等越来越多的人被卷入到这场罗生门之中。

最强大脑近日在热搜上的话题也持续不断,总计阅读量已经过亿。有网友将近日来的事件总结如下:

三、过度包装和娱乐化的科学类节目,《最强大脑》慢慢背离其本质

在粉丝经济当道的今天,一个网红的粉丝就可以带火一个节目的也并不奇怪。用多个IP去带火“最强大脑”似乎是一个不错的思路。 同时节目组也引入了,选拔赛和战队PK制度。为得让节目变得更好看也更紧凑。谁知,两厢一叠加却导致了一场不良反应。

残酷的淘汰赛制和各战队之间剑拔弩张的Pk赛,挑起了选手和队长们的好胜心和功利心。在没有很好的约束和引导下,负面的影响被一再放大,导致了最后队长对节目组“内幕操作”的质疑,以及各队队长和队员之间的“互撕”。

但节目带给观众的新鲜感终究是有限的,在经历了前五季的节目之后。观众们的新鲜感渐渐退去。《最强大脑》的收视率开始下滑,豆瓣评分也从第一季的8.1分下滑到7分左右。最新的第六季最强大脑更是因为“黑幕门”评分仅为6.4分,口碑也是越来越差。

希望通过这件事情,让大家明白——社交网络“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如今的《最强大脑》陷入黑幕门,节目嘉宾魏坤琳等人被卷入互撕大战中。郭敬明也疑似回应了当年魏坤琳对他的评价。

《最强大脑》目前已录制至第六季。而就在最近,节目之外的“黑幕门”引发了网友们的持续关注和热议

昨天郭敬明在微博上发文:我当年吧,真的很惨一男的,对,是男的……

为了保证收视率,从第五季开始节目组修改了整个赛制。将选拔赛的内容也纳入到节目内容中。今年更是引进了“嘉宾队长”的一职,邀请了一些流量明星如戚薇、郭采洁等人加入,整个节目风格有了很大转变。

一个节目的成败,对于我们来说影响并不大。但这件事情通过网络对外传播出的负能量,却不得不让人警醒。正如《最强大脑》前队长王昱珩所说:每一个电视节目承载的意义是不一样的,这是一个以优秀青少年选拔为标准的节目,无论作弊是真是假,舆论越来越多,这对于一个面向广大青少年群体的节目而言,就是灾难。

二、深陷黑幕门的“最强大脑”们

作为国内第一档科学类节目,无任何经验借鉴。科学是需要有严谨性的,观众未必爱看;加入太多的娱乐成分,观众就会质疑你“过度娱乐化”。这对于有收视率硬性指标的制作组而言,其压力可想而知。为了提高收视率。不知是不是有意为之,这两季的《最强大脑》开始在节目内部打造个人IP。用选手的个人魅力在社交网络上造势扩大影响。同时还引入了流量明星作为嘉宾队长。

近些年来,国内综艺类节目层出不穷。但同质化问题严重,且节目的娱乐性太强,深度不够。2014年《最强大脑》的横空出世让观众眼前一亮。以科学和脑力为内容的新颖题材,在娱乐的同时可以了解一些科学知识和提升脑力。一时间吸粉无数。

四、 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交网络可以载你,亦能覆你

这段微博很快上了热搜排行榜。在三年前的一期最强大脑上,北大教授魏坤琳与嘉宾郭敬明在争执中说道:我怎么好像跟女人在吵架。

目前节目组回应此事将走法律途径,究竟是否有黑幕存在现在还不得而知。但节目之外的话题已经远远超过节目本身的热度。一档原本是科学类的益智节目,却在诸多大v的争执下落得一地鸡毛。实在让人唏嘘不已。

连节目制作人桑洁也曾在接受采访时候自言到:“新一季的变化重点不在烧脑了。”然而观众们对此似乎并不买单,反之过度的综艺化和娱乐化致使,大脑遭受了更多的质疑。

一个本应是“脑力PK”的节目,变成了阴谋论的战场。原本是国内最强的“脑力精英”们却把精力都放在了“揭发和被揭发”上。而他们的言论又通过社交媒体被无限放大。

分享给小伙伴们:
本文标签:

更多文章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2-201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