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
我们
投稿
反馈
评论 返回
顶部

内容字号: 默认 大号超大号

段落设置: 段首缩进取消段首缩进

字体设置:切换到微软雅黑切换到宋体

天堂里有没有网络游戏

2019-05-26 15:15 出处:互联网 人气: 评论(
babe 十八仙黄药膏 planet歌词 中文谐音 breathe 墓地守夜人 everyday 谐音

  他,一个名叫小艺(化名)的13岁初中生,在一个平静的早晨,以一种别致的“飞天”造型,孤独地走了。他走得沉醉而安详,从24层的高楼轻松一跃,就“飞”进了日夜为之神往的虚幻世界,留下了4页遗书,洋洋数万言的网络游戏笔迹以及亲人无尽的痛苦和思念。(《新京报》5月29日)

  青少年沉迷于被称为“电子海洛因”的网络游戏是当前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由此造成的惨剧一次次上演,而这位13岁的少年之死,在见证网络游戏对于青少年巨大副作用的同时,更给我们带来一个沉重的思考:我们对于沉迷于网络的孩子究竟了解多少?

  对于孩子上网成瘾,家长、老师实在是有着太多的苦衷。小艺的家长、老师也是如此,他们一次次把逃学离家的小艺从网吧里找回来,可小艺一次次地老毛病重患。他总是说“我一定改”,却一直屡教不改。就是这样一个“坏孩子”,对于现实生活完全失去了自信,只感觉到“我是个垃圾,真正的垃圾,什么都干不好的垃圾”。不过,他有着正直善良的心地,遗书中他告诫伙伴们“保护好大自然,好好学习,好好玩,好好生活哦”;他更有着强烈的上进心,在遗书中表示“来世如果我还是人,我一定会是最好的孩子”。

  笔者无意责备悲痛欲绝的小艺的家长。但小艺所表现出的自卑和自责,反映了当前家长在教育方式上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对于孩子缺乏起码的了解。上进、向善,从而得到他人的肯定,是人与生俱来的普遍心理。教育者只有抓住孩子的这种心理,对孩子的进步和成绩及时肯定,孩子才会从生活中获得尊严和乐趣。可是,一些家长恨铁不成钢,总是从更高标准上要求孩子,当孩子出现某种毛病的时候,更是求全责备。孩子出现了问题,其实他们自己也非常苦恼,矛盾重重,这个时候更需要家长深入他们的内心,了解他们的需要,从而给予相应的帮助,陪同他们一同走出阴影。

  一个希望做“最好的孩子”的初中生,怎么会感觉自己是“什么也干不好的垃圾”?显然,小艺上进、向善的潜在欲求没有得到及时的肯定,他困惑的心境没有人理解,而家长老师过多的责备加重了他的困惑,使他一步步越来越没有自信。在现实中找不到快乐的孩子,只有从虚幻的游戏中“享受到了一种快乐的感觉”;现实中没有人理解的孩子,只有从虚幻的游戏中寻找“知心的朋友”,因为“在那儿可以更快乐”。当这一切已经形成了恶性循环的时候,虚幻几乎占据他的全部内心世界,死神正一步步逼近他,而此时家长依旧还浑然不知。

  孩子走了,无声地走了,走进了他幻觉中的天堂。如果真有天堂,那里肯定没有网络游戏,因为在那里,人们彼此心心相印,相互理解,不需要从网络中获取虚幻的满足和快乐。

分享给小伙伴们:
本文标签:

更多文章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2-201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