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zhonghuagame.com):中消协发布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消费警示
《中国质量报》
三是收费环节无验证,超额充值屡发生。《通知》规定,网络游戏企业须采取有效措施,限制未成年人使用与其民事行为能力不符的付费服务。如:网络游戏企业不得为未满8周岁的用户提供游戏付费服务等。但现实中,由于未落实实名认证,又未在收费环节采取有效措施限制未成年人付费行为,未成年人超额充值的纠纷频繁发生。
同时,严格落实《通知》规定,限定未成年人充值上限。
采取有效措施验证充值人身份,避免未成年人冒用家长名义充值。在消费者充值前要显著提示收费项目和金额;增加未成年人家长同意或追认环节;在消费者支付完成后提供相应的支付凭证,并积极妥善处理消费者的相关投诉。
收费游戏应明示收费性质和收费标准。在显著位置明示收费性质,清晰显示各项收费标准,让游戏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
中消协发布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消费警示
针对以上突出问题,中消协呼吁,网游经营者要严格执行实名认证规定。对于未成年人玩家,网络游戏经营者应当有效启动游戏防沉迷系统、支付限制等保护机制。
近年来,消费者有关网络游戏消费的投诉增长较快,《2019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显示,2019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网络游戏投诉36837件,投诉量跃居服务类投诉第一位。而近期,由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大量未成年人“宅”在家里,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成为陪伴未成年人学习和娱乐的首选工具,有关网络游戏的消费纠纷更加突出。
二是收费游戏未事先明示,“免费试玩”诱导低幼孩童入坑。有消费者反映,一些网络游戏以给未满8周岁的孩子“讲故事”“开发智力”为噱头,在没有任何收费提示的情况下,以免费试玩的形式提供游戏娱乐,不知情的孩子在免费试玩几关之后,游戏才突然提示付费才可继续通关。孩子在无家长监管的情况下,往往毫无意识就直接点击付款,待家长察觉后,已经造成了经济损失,有的数额还十分巨大。
一是实名认证形同虚设,未成年人可一键登录。有消费者反映一些网络游戏直接默认使用手机号码就可以登录;一些游戏在关闭弹出的“实名制”提示框后,仍可以继续使用。按照国家新闻出版署2019年11月发布的《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规定,“所有网络游戏用户均须使用有效身份信息方可进行游戏账号注册。”可见,一些网络游戏经营者并未切实落实国家有关实名认证制度的规定,未有效启动未成年人保护机制。
□ 本报记者 王惜纯
通过梳理消费者的投诉,中消协发现目前未成年人在网络游戏中会遭遇三大陷阱。
实名认证形同虚设,“免费试玩”诱导低幼孩童入坑。3月23日,针对疫情防控期间收到的有关未成年人网游消费投诉,中国消费者协会(以下简称中消协)发出消费警示,提示家长管好自己的账户密码,莫让“宅娃”荒于嬉,免得废人又费钱。
实名认证形同虚设 “免费试玩”成诱饵 超额充值纠纷频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