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zhonghuagame.com):游戏电影:真实到让人虚拟不起来
哪怕有任务线,魔兽玩家依然可以每天不管线索,走遍艾泽拉斯大陆的每一处山山水水,数星辰、看风景、聊大天。就算只能跟着剧情走,《魂斗罗》玩家依然可以在通关之后再一次回来,用“作死”的情怀去挑战各种高难度的玩法,甚至为了寻找传说中的“水下八关”而一次次慷慨“赴死”。
王小波在《我的精神家园》中如是说:“千万丈的大厦总要有片奠基石,最初的爱好无可替代。”或许,游戏电影恰恰缺少“最初的爱好”,一旦游戏变真实之后,反而变得让人难以接受。
记得读大学的时候,同宿舍的一位同学特别爱玩网络游戏《最终幻想》。有一天,他兴冲冲地拿着一本电影杂志跑来和我说:“爱了爱了,《最终幻想》出动画电影了,这CG效果你看看,头发一丝一丝的,面部表情和真人无异,必须围观。”
确实,真人电影不是玩偶,那些超越地心引力和人体工程学的一系列酷炫情节,实在难以还原。但这还不是全部真相。我们再看看,比如,1993年第一部游戏改编电影《超级马里奥兄弟》为何会败北?难道当年的8位像素风游戏加上震撼力弱爆了的电子音乐,比真人电影更差吗?再如,《侍神令》改编自《阴阳师》,请来了好演员,花了真金白银做特效,还将日式风变成了唐风来适应中国市场,但结果依然让人“难以下咽”。
这个“最初的爱好”是什么?答案或许是代入感。或者说,电影和游戏尽管都可以是沉浸式的,但电影采用有限制的上帝视角,观众可以看到一切,但也只能看看而已。然而,游戏无论其视角设定是什么,其本质都是第一人称视角,即玩家操控自己的角色,在虚拟的世界里“无问西东”。
事实上,电影里的故事,玩家并不知晓。因为整个影片的故事发生在游戏剧情结束后两年,在新的危机面前,已回归各自生活的英雄们再次集结在拯救世界的战场上,保卫他们的家园。换言之,这可以算是番外篇或衍生剧情,但绝不像《生化危机》那般“超纲”,而是承上启下,别有一番风味。那失败的关键点在哪里?有位朋友一语成谶:太真实。
或许有人会说,不论是无限接近真实的动画电影还是真人电影,游戏改编的结果都太过“山寨”!比如,《真·三国无双》就收获了如下评价:“画风廉价、网大质感”。而业内人士也往往会说,较之已经越来越源于真实、高于真实的游戏画面和酷炫的特效来说,真人电影反而由于战斗力表现上的问题,有点“战五渣”的味道。
后来,他有没有去看,我不得而知。不过,2005年当这部名为《最终幻想Ⅶ:圣子降临》的电影上映时,与此前的游戏改编电影一样,票房“滑铁卢”依然不可避免。
但是,在电影里,无论多么真实,都让曾对玩家角色很有代入感的观影者平添一种无力感:无力开始属于自己的冒险,只能跟着镜头,成为围观的“吃瓜群众”,如此而已。
有意思的是,原本制作方只是为游戏宣传制作了10分钟的短片,结果,应大量玩家的要求,最终扩充成了一部动画电影。理论上,这部电影应该大受欢迎才对。那么,为啥有这样的群众基础,还会失败呢?是故事不好吗?
无他,游戏的世界是属于每一位玩家的相对自由的空间,是他们的精神家园。即便那些青春期少年特有的思想、行动和价值观,都可以被淋漓尽致地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