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zhonghuagame.com):游戏已“意外”地拥有了全新的价值
童年的快乐伴随着游戏,成长的过程伴随着游戏。作者从色泽饱满的童年回忆入题谈游戏,看似恬然平和笔锋转处又深度“意外”,剖析虚拟世界的游戏与现实世界生活的关联,游戏对人们生活方式、精神世界、文化观念的影响,继而以洞若观火的眼光揭示: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大势中,网络游戏以其特有的民间和资本优势在海外安营扎寨、摸爬滚打,闯出了一片天地,实际上成为中国文化的承载者和传播者;游戏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实体经济互相促进、共同发展,成为一国科技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的体现。
就在一年前,有媒体还批评网络游戏是“精神鸦片”,引起舆论哗然。也时常可以听到同事朋友对孩子沉溺网络游戏的苦恼和抱怨,认为干脆就应该“全面封杀”的也不乏其人。大众谈论游戏的时候,轻视、不安甚至焦虑的情绪,一定程度反映了游戏技术急速扩展并渗透到人们生活中的现实。这是正常的反应。然而,一些资深“玩家”的说法和做法却“意外”地淡定,也很有代表性:游戏自古有之,不断演变,现在不过是电子化、网络化了而已。游戏有很强的社交功能,对如今的网络原住民一代来说,拒绝和排斥游戏就无法实现与其他人交流,就像我们的孩提时代被禁止嬉戏玩耍,违背天性和成长规律,容易造成孤独和封闭一样,对网络游戏,与其堵塞,不如引导。和自己的孩子一起玩游戏,让孩子正常地接触和感受,在互动过程中引导孩子认识辨别游戏优劣和技术高下,从而逐渐提升孩子的自主判断能力,发挥出游戏益智、健身、竞技、交流的功能。这样,孩子不会沉迷手机,还会增进亲子关系。也许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但认知决定行为。
play stop
老一代艺术家英若诚先生在回忆童年往事时曾讲过这样一件趣事:有一年春节一大家子聚餐,他悄悄躲藏在一个不为人知的角落里,想看看大家着急地找不到他时再出来给人一个惊喜,结果一直没人找他,他在角落里睡着了,直到饥肠辘辘地醒来才发现早已人去楼空,餐桌上只剩下残羹冷炙——大家都把他忘记了。英若诚先生幽默地感慨道:千万不要以为自己有多么重要,没人拿你当回事。当年听到这个故事时不禁会心一笑,浮想联翩。很多人都会记得童年时期游戏玩耍顾不得回家吃饭的趣事。几年前,一句“妈妈喊你回家吃饭”成为风靡一时的网红语,那个最初引起共鸣的触点不就是勾起了人们孩提时代嬉戏玩耍乐而忘归的记忆了吗!
或许正如作者所说,如今的“游戏”,早已不是那个可以被人忽略不计的娱乐产品了,也不仅仅是顽童的专好,而是“意外”地拥有了全新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