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
我们
投稿
反馈
评论 返回
顶部

内容字号: 默认 大号超大号

段落设置: 段首缩进取消段首缩进

字体设置:切换到微软雅黑切换到宋体

为何《诛仙》能成为超强IP

2016-06-18 15:25 出处:互联网 人气: 评论(
梦回大唐之萧瑟流光 申爱拉 金品莲19楼 纪保民 林威成种子 恶魔老公谁怕谁 暗香盈袖黄花飘 军港网 穆赫兰大道qvod 大剑之炎舞 超龙神主题曲 总裁的六年宠物

由《诛仙》改编的电视剧《青云志》将在年内播出。
《诛仙》毫无疑问是属于一代人的记忆,在大陆商业小说的创作与发行历史中,它创造过一个难以逾越的小小类型高峰。如果把它看作是武侠小说,那它可以说是武侠小说最后的辉煌;如果把它看作是仙侠小说,那它几乎是仙侠小说屈指可数的成功案例,由此改编的电视剧《青云志》也将在年内播出。就娱乐市场的整体IP价值来看,创作于13年前的这部作品,依然有如王冠上的明珠,璀璨而难以替代。
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诛仙》和它的作者萧鼎的故事。

萧鼎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一个奇幻故事《暗黑之路》
萧鼎,福州人,2001年开始在网上写作,那个年代在网上写小说绝大多数作者是不指望能挣到钱的。那时网上最流行的小说是奇幻文,不是《魔戒》《龙枪》那种奇幻,而是更偏向《亚尔斯兰战记》《罗德岛战记》这样的日式奇幻或者说东方奇幻。所以,萧鼎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一个奇幻故事《暗黑之路》就一点也不奇怪了。如果萧鼎一上来写的不是奇幻而是武侠什么的,估计等不到《诛仙》出来,就要饿得放弃码字了。
东方奇幻小说在21世纪最初几年,在台湾租书店市场非常受欢迎,而早期大陆网文作者创作收入几乎都是依靠这个市场在支撑。萧鼎的文笔不错,故事整体性强,《暗黑之路》虽然不是当时最红的,但在书站连载时也是排名前十的热书。2002年6月,台湾繁体版面世。虽然只有区区几万元的稿费,但对当时的网文作者来说,已经是可以证明自己跻身前列的数字了。
这里有两个小八卦,一是萧鼎虽然希望能靠创作挣钱,但具体操作时他却并不着急,在拒绝了多家中介和出版商后,最终等来了出价最高、实力最强的意向者。这个不急于出手的性格,以及与之相伴的对谈判主动权的掌控能力,对日后萧鼎的人生成就是决定性的。
第二个小八卦,台湾出版商出版的第一部大陆网文是在2001年出现的,书名《天庐风云》,作者飞凌,是位美女,也是福州人。
《诛仙》的诞生背景
当爱好与事业可以合二为一的时候,萧鼎顺理成章地开始创作续集小说《暗黑之心》,从书名就可以看出,这和之前那部繁体小说的血缘关系。不过一直写东方奇幻的萧鼎估计是不开心的,因为这个类型对个人战斗场景或者冷兵器战争场面的要求一直比较高,而萧鼎不是很擅长这些,相对来说他更喜欢做细腻的人物刻画,安排一些虐心的悲剧情节。所以,他连载的速度并不快,边写边攒稿子,准备凑几十万字再在台湾出版。
就在这时,有一家计划成立的杂志社向萧鼎约稿,请他为大陆类型小说读者创作一部长篇小说。在创作类型上早想有所突破的萧鼎,一看有一个旱涝保收的杂志约稿机会,那还有什么可说的——在遍地奇幻小说的网文界,一部经典东方仙侠风格的小说《诛仙》就此诞生。这家名为《梦想者杂志》的奇幻小说刊物,区区几期就夭折了,但如果没有它,《诛仙》的命运可能就会是完全不同的了。
为什么这么说?
当时的商业小说市场,随着新一代读者兴趣的转移,武侠小说的没落已经是很清晰的了,黄易《大唐双龙传》2001年完本之后,新书《边荒传说》在台湾的销量跌得很厉害,还卖不过罗森《风姿物语》、蓝晶《魔法学徒》这样的网络小说。但武侠的阅读传统又还在,市场上渴望那种有新意又很有传统东方色彩的作品。
这样的书,当时都有谁在写呢?
萧鼎的《诛仙》算一个,杂志夭折之后,萧鼎索性在小说网站幻剑书盟进行网络发布,并于2003年3月在台湾连载出版。
树下野狐的《搜神记》算一个,这是一部架构在上古三皇五帝年代下的中式奇幻小说,2001年中就开始创作;《搜神记》与《诛仙》同为大陆仙侠小说复生的开创性作品,在网络上二者的成绩差不多,《诛仙》要更好一些;但在传统出版市场,《搜神记》为大众所知是始于2004年8月号的《奇幻》,这一期开始,作为著名商业小说杂志《今古传奇》的奇幻版副刊,正式开始连载树下野狐的系列上古玄幻小说。
类似风格的作品,还有一群人在写,那就是“九州七天神”。这七人中,包括如今登顶作家富豪榜榜首的江南、包括一代人青春回忆的《悟空传》作者今何在、包括多次银河奖获奖作者潘海天……这七个人当时正在模仿DND,共同创造一系列东方奇幻世界的故事。而这些故事,自2003年12月起,陆续在另一本著名商业小说杂志《科幻世界》的奇幻副刊《科幻世界·奇幻版》上连载,并推向《科幻世界》所能覆盖的上百万杂志受众。
2005年4月,传统武侠小说方面,名家黄易《边荒传说》成绩低落;孙晓《英雄志》在大陆水土不服;凤歌《昆仑》孤掌难鸣。东方奇幻这边,《搜神记》连载不过半年,九州众正在努力脱离《科幻世界》单飞。而商业小说图书市场放眼望去全是《那小子真帅》《狼的诱惑》这种韩流言情,全年龄向男女通吃的类型小说几乎为零。
2005年4月,沈浩波的磨铁图书创业伊始,将《诛仙》推向了市场。

《诛仙》是怎么成为“后金庸时代武侠圣经”的?
《诛仙》能拥有今天这样强大的IP价值,作者萧鼎当然是关键因素,没有他的创作一切都是镜花水月。但《诛仙》一路走来,冥冥中两位“贵人”,也是助力良多。这一马当先的,就是颇有传奇色彩的诗人、出版人——沈浩波。
作为诗人的沈浩波世纪初即成为席卷诗坛的“下半身诗歌运动”的重要发起人,2000年就获得《作家》杂志诗歌奖。作为出版人的沈浩波则堪称传奇,磨铁图书从默默无闻到成为国内最著名的民营出版机构之一,只用了短短三年,2005年《诛仙》、2006年《明朝那些事儿》、2007年《盗墓笔记》。
萧鼎的《诛仙》出版前主要发布在小说网站“幻剑书盟”,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出版前主要发布在天涯社区“煮酒论史”版,而最早在百度贴吧“鬼吹灯吧”开始创作的南派三叔,出版前主要发布在“起点中文网”连载《盗墓笔记》。由此可见,沈浩波的磨铁图书最少在早期,是非常善于在网络上寻找实体书市场所急需的内容,并将之包装推广成年度畅销作品的。
选题眼光一流,看了上面三部作品名大家自然能体会得到,那么推广能力又强在哪里呢?如果说后面的《明朝那些事儿》《盗墓笔记》还可以借之前畅销作品铺下的渠道进行推广,那么早在刚刚创业的2005年,《诛仙》又是怎么做到的?真的是完全靠口碑营销么?
当然不能够!即便是拥有最广泛“自来水”的《大圣归来》,即便是“我们都欠他一张电影票”的星爷,依然需要营销,而且其商业成绩在相当程度上更依赖于难以复制的精准营销。
2005年图书市场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营销案例,就是那句“后金庸时代武侠圣经”,九个字让所有见到封面的武侠小说覆盖人群,全都忍不住拿起来看一眼。以这九个字为核心的营销方案,也顺利地让《诛仙》成为全年龄向男女通吃的商业小说,成为网文中最早拥有了40岁以上读者群体的作品,成为男频小说最早拥有大量女粉丝的商业范例。
这里还有一个八卦,2005年沈浩波的弟弟沈笑在新浪读书频道做编辑,该频道在新浪新闻中心长期有一个固定板块,这里有大量的互联网流量,但当年的读书频道却因为业界对新媒体渠道的不重视,缺乏足够支撑流量的图书内容。于是在很长很长一段时间里,“后金庸时代武侠圣经”这句抓人眼球的大标题,一直以板块最大字体出现在新浪新闻中心这个千万级的流量入口。而这在当时还是磨铁图书给新浪读书频道面子,支持对方工作。
互联网流量对《诛仙》实体书的销量能有多大帮助,外人不得而知。但就像当年明月出版前在新浪博客连载与天涯所引发的纠纷,就像南派三叔、陆琪在微博年代成为著名网红,沈浩波的磨铁图书在出版机构中属于最善于利用互联网力量进行宣传的,这确是个不争的事实。
当然,实力是双方面的,一方面出版商要有实力为潜力作品进行强有力的宣传推广,另一方面作品也要有实力承载住宣传推广所引来的关注度。《诛仙》与沈浩波的彼此吸引和彼此成就,造就了当年一段畅销书的佳话,无疑是一个双赢的典范。
《诛仙》的游戏改编权“只”卖了100万元
《诛仙》的第二位贵人,是2007年6月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网络游戏厂商——完美世界。
这家在国内始终在二线前列的大厂,一直以来的产品开发路线就是原创、改编两手抓。多年来,从热门影视作品《武林外传》《赤壁》到经典小说《笑傲江湖》《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再到经典动漫《圣斗士星矢》,完美世界的改编大作迭出不穷。但应该说到目前为止,给公司创造最多效益的改编作品,还是大型3DMMORPG网游《诛仙》系列。
分享给小伙伴们:
本文标签:

更多文章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2-201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