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zhonghuagame.com):朋友圈"小游戏"或存"大风险" 简单个人信息泄露也可致财产损失
株洲日报/株洲新闻网7月25日讯(记者 胡文洁 实习生 金进)近日,假冒株洲方特欢乐世界名义,发布虚假活动信息的微信公众号“株洲方特”把不少株洲人“玩了一把”,该微信号以抽奖赢大礼的名义,吸引不少市民争相参与。
与此同时,一款“输入名字生成性格标签”的游戏也在朋友圈中风靡,有人质疑该游戏涉嫌获取个人信息后,目前游戏页面已打不开。
虚假活动、各类生成类游戏……除了圈粉外,它们还存在其他风险。
小游戏或可获取个人信息
针对假冒株洲方特欢乐世界名义发布虚假信息的“株洲方特”微信公众号,目前,我市旅游部门及景区已引起重视,并表示将依法维权。
发布虚假抽奖活动到底有何目的?记者了解到,微信朋友圈中部分抽奖页面是由第三方机构制作,由一些微信公众号以外网链接的形式发出,实现在微信朋友圈中的打开、运行,“当用户点开这样的页面时,这个页面其实并未经微信官方审核,可能存在个人信息获取代码。”本市一家网络科技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而“输入名字生成性格标签”这样的游戏,在获取个人信息方面,则显得更加直接,“微信账号一般与电话号码、QQ甚至银行账户等绑定,如果用户通过玩这样的游戏,输入了名字及生日,不法分子可能依此得到更全面的用户个人信息。”
简单个人信息泄露,也可导致财产损失
“我就输入了名字和出生日期,不是什么大隐私,应该问题不大吧。”市民廖小姐告诉记者,最近看到朋友圈中几个好友都分享了一个输入姓名、星座等测性格的游戏后,她也点开玩了一把。
和廖小姐有一样想法者不在少数,殊不知,在不法分子眼中,这些东西都是牟利的敲门砖。根据我市检察机关发布的相关案件,去年12月,有不法分子从我市某银行职员手中购得3000余份个人征信报告后,倒卖得利10余万元。这意味着,在“黑市”上,一条有着个人姓名、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内容的征信报告,竟然价值30余元。
不法分子获取大量个人信息有何用?据媒体报道,2011年,江西男子朱某借助非法获取的数千份个人征信报告上的银行卡号、卡主身份证号及其配偶生日、手机号码等简单信息,随意筛选编排六位数银行卡密码,就造成多位被害人损失共计300余万元。
【更多好新闻,请关注株洲新闻网微信公众号zznews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