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
我们
投稿
反馈
评论 返回
顶部

内容字号: 默认 大号超大号

段落设置: 段首缩进取消段首缩进

字体设置:切换到微软雅黑切换到宋体

200多个“妇女微家”建到宅基头,上海奉贤要做什么?

2016-08-17 11:50 出处:互联网 人气: 评论(
完美国际残云岛任务 万里归乡奇闻录 万维一体穿透力 万象破解王 万宇豪个人资料 王牌兽魂师 王文沧简历 王者 琦琦 王紫潼整容 网通传奇yeqm 网文快捕背影家园

“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一群人围坐在两位头戴可爱生日帽的耄耋老人身边,边拍手边齐唱《生日歌》,桌子中央摆着个大大的水果蛋糕,温馨的场景让两个老人笑得合不拢嘴。“这还是第一次有这么多人为我一起唱生日歌呐!”85岁的施美娟老人高兴地说。

这是不久前上海奉贤区金汇镇南陈村814号“妇女微家”中的场景。当天,村里姐妹们欢聚一堂,为施美娟和90岁的杨秀珍一起过生日,镇妇联主席姜惠华、村党总支书记何秀红等都参加了这个别致的生日会。“今后,‘妇女微家’将不定期开展此类活动,使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在南陈村进一步弘扬。”何秀红说。

在奉贤区,这样充满浓浓爱意的“妇女微家”不只有这一个。按照市委对群团组织“小机关、强基层、全覆盖”的建设要求,奉贤区妇联探索在有条件、有热心的妇联执委家中建立“妇女微家”,使妇联组织的服务和活动延伸到妇女群众生活的宅基头,成为和妇女群众联系最紧密的服务点。“在原先‘妇女之家’基础上探索‘妇女微家’建设,有助于妇联组织重心下移,零距离服务妇女群众,加大组织覆盖面和活动渗透力。”奉贤区委副书记袁晓林说。

让妇女组织下沉到田间地头

随着群团改革的深入,奉贤区妇联在调研中发现,虽然每个村居都建立了“妇女之家”,但由于农村村域面积广、妇女人数多,一个“妇女之家”无法满足多元需求。以奉城镇蔡家桥村为例,这个村子现有常住人口5390人,其中女性2760人,60岁以上妇女406人,重症困难妇女36人,仅靠原来的5名妇代会成员和一个“妇女之家”,捉襟见肘。

青村镇妇女在“妇女微家”里聊天

怎么办?除了增选妇联基层执委之外,奉贤区妇联以奉城镇、四团镇为试点,在有场所、有活动条件、方便邻近妇女前往的妇联执委家中,探索建立“妇女微家”,配置工作资源,提供特色服务,促进妇联组织下沉到田间地头。“有助于第一时间发现矛盾、掌握情况和处理问题,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家门口,把妇女工作做到妇女群众身边。”奉贤区妇联主席张宏说。

如今,蔡家桥村以村委会为中心轴,划分南片和北片,分别在2组和10组建立了2个“妇女微家”,2名村妇联执委主动将家里的一间房屋免费提供给“妇女微家”作为活动场所。位于南片的“妇女微家”辐射到妇女1656人,位于北片的“妇女微家”辐射到妇女1104人。

“妇女微家”究竟是啥?它可以是活动点,村里妇女群众可以在这里聊聊天、做做手工编织;它可以是培训点,有种养特长、文艺特长的妇女可以在这里“带徒弟”;它可以是维权站,为妇女群众免费提供法律援助、司法资讯、权益保障等服务;它还可以是调解室,不少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等在“妇女微家”就能得到解决。

盛凤仙是今年1月增补的蔡家桥村妇联执委,同时也是蔡家桥村“妇女微家”的负责人之一,她主动腾出了家里的一间房屋改造成了“妇女微家”,免费提供给妇女姐妹们作为活动场所。如今,这个“妇女微家”里设有图书角、最美家庭宣传栏、活动集锦展示区等,大门外的“妇女微家欢迎你”几个大字特别吸引眼球。“每周四姐妹们都会过来,包饺子、织毛衣、聊天看报,还能听村里种植高手朱建英传授农耕技术,让村里的‘调解能手’汪美珍协调处理些矛盾纠纷,很热闹,很开心。”

“点燃”社会治理的热情

在试点基础上,“妇女微家”今年在奉贤区已普遍推开,目前金汇、南桥、青村、柘林等镇都相继在基层执委家中建立了“妇女微家”,“点燃”了不少妇女群众参与妇女工作、参与社会治理的热情。

奉城镇分水墩村妇女微家的姐妹们忙着创建美丽宅基

走进柘林镇营房村555号,只见庭院里乔、灌、花、草搭配得当,红花绿叶相互映衬,绿意盎然、景色怡人,让人印象深刻。这个“妇女微家”堪称美丽庭院的典范。主人戴林菊说:“自己家变美了,村、镇才能变美,几年来我和家人一直在庭院周边清除垃圾、平整臭水浜、种植花草树木,这才有了今天的样子。”

戴林菊的儿子是从事建筑行业的,他在庭院里设计了一条鹅卵石铺成的蜿蜒小径,还在路边竖了几盏欧式路灯。在这个“妇女微家”里,很多妇女节们耳濡目染,都对花花草草产生了兴趣,戴林菊也无偿把自己培育的花卉树苗送给大家,并热心传授养护经验。“现在,村里环境更漂亮了。”

四团镇横桥村的“妇女微家”上个月初成立,成立第一天就请来了四团环卫所的工作人员王秀娟,为妇女群众讲解垃圾分类的知识。现场还搬来了两个干净的空垃圾桶,直观地让大家了解垃圾应该如何分类,讲完后还开展了知识问答小游戏,参加活动的人把“妇女微家”坐得满满当当。“村口为啥要放颜色各不相同的几个垃圾桶?很多人一直搞不明白。如今通过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大家对于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分别应该往哪儿扔会记得更牢。”王秀娟说。

除了聊聊天、上上课,不少妇女群众在“妇女微家”的鼓励下还参与社会治理。就在几天前,奉城镇东新市村“妇女微家”的姐妹们为五违整治工作人员送去了亲手烹制的绿豆汤,头桥一居“妇女微家”组织妇女顶着高温给辖区内各大餐饮店发放文明餐桌行动宣传台卡。在“关爱环卫工人日,替班一小时”活动中,奉城四居“妇女微家”发动妇女群众上街铲除黑色小广告、捡拾绿化带里的白色垃圾。“有了这些妇女志愿者,镇里五违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又多了一股力量。”

提供“雪中送炭”式服务

“不需要时送上门,需要时瞧不见”,这是以往有些群团组织的工作方式。工作做了不少,可群众“获得感”不强,原因在于服务针对性不强。建在宅基上的“妇女微家”由于和群众贴得更近,因此更能倾听群众“原汁原味”的诉求,从而提供精准化服务。

青村镇妇女在“妇女微家”里聊天

分享给小伙伴们:
本文标签:

更多文章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2-201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