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zhonghuagame.com):穷游第三世界的年轻人:不再青睐发达国家
年轻人的“世界观”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涉世未深的90后们,可谓是在“观世界”的过程中慢慢形成“世界观”。在很多人的潜意识里,世界即意味着西方,他们对世界的认知更多的来源于理论而非事实和实践,正因为这样,在文化或经济上拥有优势的西方国家往往成为他们对世界的认知。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他们或是受到大众媒体传播的熏陶,或是受到周围人在社交媒体上曝“旅游美照”的感染,往往选择北美、欧洲等经济较为发达并且关注度较高的国家作为旅游目的地,而作为曾经的“穷亲戚”,第三世界国家似乎被遗忘在脑后,相近的历史和相似的命运并没有使得他们更多的关注此处。
曹玉润拍摄的印度街头小贩。
但近年来兴起的“穷游热”倒是体现了年轻人们对第三世界的关注。不同于大热的欧洲、北美,第三世界的诸多国家也逐渐成为年轻人们反复权衡后的目的地,这些说走就走的穷游者们通过不同方式体验着他们的旅行,有的人边做义工边深度感受着不同国家的文化,有的人作为“沙发客”,以最经济的方式体验旅程……穷游青年旅行者往往不走寻常路,最热门的旅游目的地往往并非其所好,他们所选的目的地范围往往在大众视线范围之外。
彭彭于印度所摄的天主教女校。
不同于较高年龄段的国人“上车睡觉,停车撒尿,下车拍照”的旅游方式,穷游的青年人注重的是全方位的官能体验,从视觉到听觉到味觉再到触觉,甚至是更深层次的精神文化体验。尝试融入目的地的人文环境,就像变色龙着上周围环境的颜色,即使有先入为主之嫌,原先贴在目的地身上的标签也会随着融入的深入而被旅行者自己撕下来。
除了经费上的考量,他们为何会选择这些在传统的话语体系中更少出现、更为陌生神秘的国度?根植于他们心中、浪漫主义的少年心赋予了他们探索的精神,欲行至人迹罕至处一探究竟;互联网与书籍也开启了好奇之心的钥匙,了解与呈现成为了他们的旅行使命。而这一趟“非典型旅行”,又会给他们带来怎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