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zhonghuagame.com):网络游戏可怕吗
人的精神世界有时风花雪月,有时热情亢奋。有何种需求,如果有相应娱乐和发泄渠道,事情就会变得简单。而很多人不是这么想,他们主张禁止此类“毫无价值”“纯粹浪费时间,慢性扼杀生命”的事情。这当然不现实,因为网游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朝阳产业。很多人主张诉诸“奢侈品税”“罪恶税”之类的管制。这些措施除了摧残产业,并不能真正改善什么。没有网游,孩子们会到地下游戏厅;把游戏厅全部封杀,他们玩弹珠也会有乐趣。如果孩子们找不到好的游戏,估计要去调皮捣蛋、上房揭瓦。从这意义上说,游戏商家不是在制造问题,反而是平息“问题”有功。
马云也开始做游戏了,很多人指责他“食言自肥”。近年马云多次表态说,游戏不可能改变中国,孩子们都玩游戏的话,国家将来怎么办?
2013年中国游戏产业总值已经超过200亿美元,最近几年一直以近30%的速度高速增长。很多人对此忧心忡忡,认为网游迟早毁掉中国的青少年。其实,是多虑了。一款网游的生命周期通常是一两年,对大数人而言,游戏只是人生点缀。至于极少数沉迷网游的少年,问题通常出现在游戏之外。他们的父母或是对其不闻不问,或是粗暴干预,或者他们和同龄人交往陷入严重障碍,以至需要在虚拟世界寻找快乐。马云厌恶网游,是因他儿子曾经网游成瘾;他劝说时遭到质问“你们都不在家,我回来了也是一个人无聊,还不如呆在网吧里。”
(原标题:网络游戏可怕吗)
我相信玩游戏的人很多都有过沉迷经历。我对网游没瘾,有时也会莫名趴在网上打一天小游戏,无聊扫尽再沉痛反省。或许是某个人生阶段过剩精力的发泄,或许是某段时期心理迷茫的消遣。这是生理现象还是普遍的社会心理,我无从得知。能够确定的是,这几乎是不可消灭的现象。
想明白这点,我就对热衷网游的少年再无偏见。三线小城的网吧每到周末热闹非凡,很多打工仔和学生弟,一碗泡面和几根火腿、鸡爪就能泡到天亮。你问他们是否感到快乐,很多人会告诉你只是无聊和失落。过完周末他们照样要上班上学,下周依旧乐此不疲。有些少年宁愿节衣缩食,也要攒钱疯打游戏。钱玩完了,大不了回家洗洗睡。有时家长管束,临近考试,他们也会收敛,过“正常人”生活。我当然不是在鼓吹消极散漫的处世态度,而是说这种情形很难避免。寻求刺激也好,排遣无聊也罢,网络游戏总有很大的需求。
长江商报消息 ■ 菁城子(北京 媒体人)
据说马云反网游只是口号,他的公司很早就悄悄涉足游戏业。不管真讨厌还是喊口号,他能正视网游的作用和市场价值就好。中国的网游产业需要有宽松的舆论环境,游戏产业应该被视为普通产业,无需补贴,也没必要打压。正如很多80后怀念手柄机和街机游戏厅,将来我们的孩子怀念一下在家昏天暗地打游戏,也没什么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