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zhonghuagame.com):怎样看待初中生适度网络游戏
青春期的孩子,已经有了很强的认知能力和思考能力,在时间的把控上有了很大的自主空间。和小学阶段的父母全心关注,事必躬亲不同,初中阶段青春期的孩子们有了相对多的自由,有了太多的小秘密,也有了这个群体的特性:自尊心强,叛逆,竞争意识,压力……同时与老师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从小学时期对老师的全然信任和崇拜转化到了青春期的明显的喜厌判断。这个阶段的孩子热切地盼望长大,羡慕成人世界的精彩,期待自己的成熟表现;这个阶段的孩子非常敏感,老师的一句话一个不经意的行为都有可能伤害到他们,因此对待他们要将他们放在同等位置看待,无法再像对待小学生一样告诉他你该怎么做,而是要站在他的角度理解他,并让他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
老师、学校和家长应该正确看待犯错误的孩子,事实上人的一生,没有人能保证自己不犯错误,甚至我觉得老师和家长应该尽量在孩子小的时候给他犯错的机会,因为这个时候他交付的错误代价并不是很高,他还有从头再来的机会,而成年了再去犯一些低级的不可饶恕的错误,代价可能是自由甚至是整个人生。因此给犯错误的学生机会,尽量宽容地保护他们的自尊,给他们留下回头的道路。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第三民族中学 曾利曾几何时,“网络游戏”犹如洪水猛兽般,家长闻之色变,学校头疼不已,而学生却是趋之若鹜,屡禁不止。其实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第三民族中学 曾利
其实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附赠了一些东西,但是网络仅仅是一个工具,取决于使用它的人的正确看待和操作,许多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严重影响了身心健康、学习成绩以及将来的发展。笔者通过和学校各位老师的研讨和分析,得出了一些自己的思考:
此时尤其避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要讲究教育的艺术。我们根据学校那么多孩子的调查发现,如果孩子犯错了父母到了学校什么也不说,先暴打一顿或大骂一场,或者冷暴力。表面上是顾全了自己的面子,至少在这类家长眼里,他们的行为是在支持老师的工作,可是这样的教育只会让青春期的孩子感觉自己完全不被尊重,自尊心受挫,然后叛逆发芽,这很有可能将一个正处于悬崖边的孩子推落悬崖。相信任何家长,老师和学生都不希望发生这样的局面。同样的老师在面对犯错误的学生也不能简单粗暴,事出必然有因,该找到根源对症下药,帮助学生走出困境。如果你的体罚,你的谩骂,你的不留自尊能够让他好好学习,改掉坏习惯,那么教育就不会变成上下五千年亘古不变的研究课题了。
“瘾”是一种心病,心理健康的人不会得这种病。虽然因为家庭的社会的种种因素,我们不能保证每个学生心理健康,但是通过阅读经典,通过老师的正确引导,尽量让每一个学生做个健康的孩子,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他们的自控能力。
一、老师和家长要正确引导孩子的行为
三、“网络游戏”适度就好
四、引导正确价值观,培养学生自控能力
二、犯错只是人生成长交的学费
因此作为语文老师,我利用一切机会培养孩子们的阅读习惯,读那些经历了时间的洗礼依然绽放光彩的经典,充实他们的精神世界,引导他们的价值观。这样做不仅语文阅读和作文的能力得到了提升,还丰富了他们的精神世界,将受益他们整个人生,因为“爱阅读的人总是幸运的”。
初中学生普遍充满好奇心,喜欢新奇的东西,“网络游戏”符合了他们的心理。作为学校应该正确看待网络游戏,当我们给学生介绍我们眼中的网络游戏之后,很大一部分学生不再莫名地沉迷其中。一部分学生告诉我,曾经那么想要玩“网络游戏”就是好奇,好奇不能称之为“瘾”,因而就想证明自己完全可以控制自己。所以正确看待“网络游戏”,并且适度地玩是可以的。
其实我们之所以会沉迷于“网络游戏”,无非都是觉得现实生活对我们吸引力不够大,简单说就是“没意思”。这是个很现实的问题,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发展实在是太快了,一部分人的信仰缺失,自然由这一部分人养育的孩子精神世界是空虚空白的,再加上像笔者所任职的学校,一部分学生是留守儿童,从小远离父母,和年迈的爷爷奶奶或者是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由于文化水平和代沟的双重作用,这部分孩子被关注的仅仅是吃饱穿暖而已,基本属于放养状态,亲情的缺失让这一部分孩子更加地叛逆,也对生活产生了一些负面的情绪,自然他们都会觉得现实生活没有那么的丰富多彩了。
对于幼儿时期的孩子,他无法抵制诱惑,比如幼儿对糖果的钟爱,并不是讲道理和打骂就能减少的,所以父母或者老师就人为的隔绝诱惑,让他们远离诱惑,比如将糖果放到孩子看不到的地方。可是初中的孩子他们已经有机会接触这些诱惑了,身边的同学,电视,各种读物,广告,我们真的是防不胜防,除非让他们远离人类社会,但显然那是不现实的,此时家长和老师能做的只是从旁协助和引导,让他们学会正确看待诱惑并培养自己的自我控制能力。
【特别提醒】: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虽然作为老师,家长,我们对“网络游戏”深恶痛绝,欲除之而后快,可是客观地说,我们不得不承认“网络游戏”仅仅就是个游戏而已,和我们儿时的“弹弹珠”是同样的性质,区别是“网络游戏”设计更完美,更吸引人而已。儿时我们也曾因为玩弹珠而忘了回家吃饭,甚至是做作业,那么我们当理解现在的孩子会偶尔多玩一会游戏。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网络游戏”是一个普遍性诱惑,很少有人能够幸免,只是沉迷的程度不一样。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曾几何时,“网络游戏”犹如洪水猛兽般,家长闻之色变,学校头疼不已,而学生却是趋之若鹜,屡禁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