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
我们
投稿
反馈
评论 返回
顶部

内容字号: 默认 大号超大号

段落设置: 段首缩进取消段首缩进

字体设置:切换到微软雅黑切换到宋体

网络游戏,家长不做坏榜样 "一键禁玩"治标不治本

2017-08-22 12:37 出处:互联网 人气: 评论(
新世界分享 386644电视剧天堂 3hhhhh 3yd8空姐 4001058003 4444kkkcon 91自拍 59.44.112.38 59.67.71.231 59.74.71.31 重庆中学生交流网 5qbt

  最近一段时间,一款名为“王者荣耀”的火爆游戏,引发了社会各界对青少年“手机情结”激烈争论。的确,现在手机越来越智能,也越来越好玩,生活中随处能看到有人在手机上发微博、打游戏、看小说……它占据人们越来越多的确时间,侵入你我的生活。同时,很多青少年也成了十足的“手机控”,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面对孩子的“手机情结”,很多父母非常无奈,甚至采取“一键禁玩”的方法禁止孩子接触手机。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孩子如此沉迷手机游戏?该如何看待手机和电子游戏对孩子的影响?如何引导孩子走出手机游戏?记者就此专门采访了市三院心理科刘肖莉大夫。

  怎样看待手机和电子游戏对孩子的影响?刘肖莉说,作为家长应当不做坏榜样,并做好引导者。

  模仿和盲目跟随:大部分小学、中学生的家长都是80后,是伴随游戏长大的一代,他们经常手机不离手,孩子对于游戏的迷恋自然而然了。很多学生也表示,他们开始接触

  是青少年容易对手机着迷上瘾的原因

  家长应当不做坏榜样,并做好引导者

  教会孩子使用电脑手机查找学习资料的方式,让孩子学到网络上除了游戏以外更多的丰富资源;帮助孩子寻找更为健康的生活方式,寻找现实生活的一些兴趣爱好,比如羽毛球、篮球、游泳、绘画等,多与朋友交流。

  好奇、渴望探险、模仿和盲目跟随……

  电子产品是社会进步的产物,人们的生活也因此变得更为丰富,工作学习也离不开电子产品,甚至老师也利用QQ、邮件、微信甚至一些APP留作业,与孩子们进行网络沟通及交流。所以家长不能一味的限制孩子接触电子产品,而是与孩子一起把握“度”,充当好“安全带”的作用。同时,家长应该耐心听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和孩子一起聊聊好玩的游戏的感觉,“为什么会觉得开心”,告诉孩子“我担心……”,而不是一味的指责。与孩子一起制定详细的具体玩游戏的规则,比如一周两次,每次一小时,要比每天半小时更为合理,并把手机和电脑设置或安装管理软件。

  好奇、渴望探险。网络游戏新鲜刺激,青少年对于新奇的事物都是充满好奇心,有去探究的冲动,所以当一款新的游戏上市后往往会让孩子们想去尝试。

  归属感的需要。通过网络游戏的媒体,突破时空、人数、地位的限制,促进团体的认同和紧密的合作方式,满足孩子们爱和归属的需要。尤其是有些孩子们在现实的交往中出现危机,他们渴望与人交往,渴望获得别人的认同和尊重、信任。现实不能满足时,游戏可能能够使其摆脱孤独,很容易的体验到了一种团队合作的愉快,增进了友谊,获得了归属感。特别是性格孤僻的学生,由于在现实生活中不善于向别人倾诉自己遇到的问题,得不到家人或朋友的关照和帮助,而在网络游戏中能找到知己和倾诉对象,寻得帮助和安慰,所以更容易成瘾。

  对尊重感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青少年期对自我尊重的需求日渐强烈,当他们的需求在现实世界中得不到满足,游戏又给予他们及时的需求满足时,他们便从网络游戏中获得一定程度的奖励和满足。因此,青少年就会越倾向于继续玩网络游戏,通过游戏寻求高层次的需求满足。当他们成为某项游戏的高手时,可以获得其他同伴的尊重,尽情享受征服游戏后所获取的成就感的满足。由此可见,网络游戏可以提供现实世界一时无法获得的尊重感和自我实现的需求。现实世界中,因为学校和家长一味的追求孩子的成绩,独生子女让孩子又非常孤独,没有玩伴,当在学习上不占优势又得不到他人的尊重,而网络游戏又正好提供了一个给他当英雄自我实现的机会,于是他们便乐之不疲,找回在现实中得不到的成就感和受尊重感。

  网络游戏也是受朋友和同学的影响,看其他人选择玩一些网络游戏,并且乐此不疲,谈论的内容几乎都是和游戏相关,他们也开始学习玩这些游戏,结果一发不可收拾。在青春前期及青春期的孩子中,同辈群体的力量日渐超过家庭,盲目的学习在所难免。

  刘肖莉提醒,最重要的是家长应管理好自己的行为,平时多陪伴孩子,自己尽量少沉浸在手机和网络世界。□本报记者 李惺

  为什么青少年特别容易对手机着迷上瘾,沉迷手机游戏?刘肖莉介绍,青少年沉迷于手机游戏的可能原因主要为以下四点:

分享给小伙伴们:
本文标签:

更多文章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2-201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