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zhonghuagame.com):手机游戏2016大数据报告:告诉你互联网最赚钱行业的未来密码
合作和海外拓展也是中国游戏发展的大趋势。同时,用户希望在手游IP衍生领域有更多内容涌现,例如进行其他形式改编,举办电竞比赛、游戏展览等。
联网手游以84%的渗透率占据第一,单机类手游排名第二。
26-35岁群体,多具有早期端游的体验回忆,经典端游移植手游,能对这个群体产生较大吸引力。
不同类型用户付费情况同样存在很大差异。中度、重度用户的付费渗透率,显著高于轻度用户。
手游用户规模在现有模式下,已趋于稳定。而随着手游APP的海量增长,吸引留存沉浸用户越加困难,仅有33.1%的用户会玩同一款手游超过半年,因此在产品高热期充分挖掘多元价值变得更为重要。
一方面轻量的手游还无法做到复杂功能和情境的完全还原;另一方面手游在体验设备和操作习惯上受限,很难享受到端游的深度畅玩。
“更多游戏角色”和“快速升级”是用户最愿付费的两类手游特性,二者比例分别为50.2%、41.1%。
作为中国互联网生态中重要的一极,手机游戏(以下简称手游)市场的任何波动,都牵连着资本、巨头和创业者的心。在经过多轮竞争后,目前整个手游市场格局趋于稳定,资本的投入趋于理性,用户增量空间依然可期。从产品层面看,手游业则正在经历一次“效益升级”。
报告章节目录,从多个维度,以数据和分析来呈现中国手游行业的现状与未来。
游戏关卡的帮助提示和音画效果提升对用户付费的吸引力低,游戏的核心内容仍然是用户最意付费的特性。
对于游戏中成长升级、获取装备、打败对手等经历所带来的体验,付费用户的感受比非付费用户更强烈。
联网手游用户中男性更多,而轻量级手机网页游戏中,女性玩家更多。
在产品出海之外,手游资本出海也成为了新的价值方向。除了投资成熟产品获取可观的利润和现金流之外,对潜力产品和潜力团队的投资,以及对手游新技术和解决方案的布局,也同样重要。
这也是一个新的机会窗口:适合女性的手游可能会更快激活增量用户市场。
对于游戏/道具的定价,用户的接受度集中在低价(10元以下)和高价(50元以上)两端。 11-50元的中间价位接受度最低。
而对于轻度用户,这个因素并不具有吸引力;从分布来说,大城市的重度手游用户相对更多,集中在20-30岁的人群。
对于手游公司而言,国际化的诱惑是无法抗拒的。中国手游产品在经历了探索期后,近年来已有多款产品成功拓展了海外市场。
CNNIC发布报告显示,国内手游用户的付费率显著提高,由2014年27.6%提升至2015年的46.6%。
游戏的整体体验是用户希望改善的第二类改进,包括丰富故事、改善游戏操作和音效等。
基础性能是用户最希望改进的手游特性,包括改善耗电发热、减少游戏Bug等。
用户平均收入的增长、游戏重度化造成的用户黏性增强,用户付费意识提升,加上便捷多样的支付手段等多方面原因促成用户付费比例快速增长。
常见的手游设定中,能够带来强烈成就感的游戏环节(打败对手、游戏通关)最受用户欢迎。个人成长升级、获得装备的体验也深受用户喜欢。
超过一半的低消费用户每天用于游戏的时间不超过一小时,比其它用户更愿意体验单机游戏,体验手游的目的以消磨时间、缓解压力为主。
这意味着用户每天打开的手游APP数量有限,专注于自己的喜好或爆款。尽管整体的用户增量空间可期(51%待发掘智能手机用户),但整体市场正在进入爆款迭代+用户重度垂直的时期。
用户平均收入的增长、手游重度化造成的用户黏性增强,以及便捷多样的支付手段等原因,促成了用户消费提升。对于游戏变现来说,2015年开启了一个黄金时代。
对于不再热衷的游戏,超过70%的用户选择直接卸载删除。“剧情、功能单一”是用户删除游戏的首要原因。
角色扮演类手游用户带入感强,无论用户吸收还是用户粘性,均表现出色,用户付费意愿位列各手游类型之首。
手游题材/类型是吸引用户下载的最主要原因。口碑和热度也是影响用户体验的重要因素,这在20岁以下的年轻人中尤为明显。
从单纯分享转变到和好友PK,以及排名功能社交深化,满足用户竞争心理,提高移动游戏的生命力和耐玩度。
只有三成用户每天用于手游的平均时间在半小时以内。
中度、重度手游研发的成本高,对用户的期求不仅是稳定,更要有足够黏度。未来手游市场的竞争,中重度手游的社交化元素将是关键。
在没玩过游戏的智能手机用户中,女性用户比男性高出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