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zhonghuagame.com):扬大4女生化身“文化使者”作为国际志愿者去境外支教
支教虽辛苦,孩子的笑是甜的
孙志林上课时经常给孩子们介绍中国的建筑、风俗等,还将自己做的中国特色菜带到学校给孩子们品尝。在孙志玲看来,她不仅是一名老师,更是一名文化使者。“能够在了解他国文化的同时让世界更了解中国,我感到很荣幸。”通讯员朱心怡曾思佳庄晓莹记者乔云
相关阅读:
在异国他乡领略别样年味
给孩子们发红包
但真正让她们始料不及的是这里的教学水平。“印尼的老师告诉我们,这里没有课本,在与孩子们的交流过程中,我们发现孩子们英语学习基础整体薄弱,虽然已经四年级,但只停留在认识简单的英文单词上。”经过商讨,两人决定主要教孩子们一些日常的水果、动物、运动的英语名称,并在授课中融入一些小游戏来调节课堂氛围。
2
用游戏来调节课堂氛围
3
由于斯里兰卡的饮食习惯大不相同,加之长时间的颠簸与疲劳,陈曹鎏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症状,后来才逐渐适应了当地的饮食。陈曹鎏教学的对象是幼儿园的孩子,听不懂英文,陈曹鎏便用肢体语言一遍遍耐心地教他们。为了拉近距离,陈曹鎏便带他们做游戏、画画,慢慢地变得亲近起来。“这次14天的支教,对我来说,无论是体力还是耐力上,都是一种磨炼。但孩子们的笑容就是对我最大的安慰。”
1
大三学生黄思添和周雪初来印度尼西亚,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教室狭小昏暗,设施十分简陋,只摆放了6张桌子,全班24个学生挤挤挨挨坐在一块。
一次上学途中,孙志林的自行车坏在半路上,住宿家庭的双胞胎不顾自己上学迟到,停下来帮她修自行车,这一小插曲让孙志林感动不已。春节期间,孙志林留在哥本哈根,与学校老师和住宿家庭成员一起领略异国的别样年味。
“这次支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收获,它让我更加坚定了成为一名老师的梦想。”黄思添说。
陈曹鎏支教的地点是斯里兰卡的两所学校,她担任的是幼儿园老师的助教,在两所学校分别进行为期一周的教学。
异国支教是一种收获
“春节到了,红包也算是中国特色。我非常希望教英语知识的同时,也能把中国的文化传播到印尼,让孩子们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黄思添说。在最后一天的课堂上,黄思添给每个孩子发了一个红包,红包里有一张纸条,用英文和中文写着:“愿快乐和幸福永远围绕着你们。我爱你们。”孩子们都很喜欢这份特殊的礼物,露出了开心的笑容,他们请求老师在笔记本上签上她们的名字,并用老师教的中文一笔一画写下“我爱你”三个大字,附上老师给自己取的中文名。
这个寒假,当许多学子沉浸在假期生活中时,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的4名女生却选择背起行囊走出国门,成为国际志愿者,开始境外支教之旅。这4名女生都是“95后”,年纪最小的才19岁,她们支教的地点包括亚洲的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和欧洲的哥本哈根。
经过21个小时火车加飞机的漫长旅程,大二学生孙志林抵达了哥本哈根的一座小镇Cordenon,展开了为期46天的志愿教学活动。其间,孙志林寄宿在当地的住宿家庭里,传递温暖的同时,她也感受到异国他乡的温暖。
克服水土不服
教学环境恶劣
4
传递温暖收获感动
在为期7天的支教时间,黄思添和周雪还送给孩子们一份特殊的礼物。
责任编辑:SLP
扬州网新闻热线:0514-87863284 扬州网广告热线:0514-829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