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zhonghuagame.com):河西区“五治”并举创建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
二是提升自治水平,让居民群众成为社区治理最积极参与者、最终评判者和最大受益者。
武警十二中队的官兵们多年以来认了不少“兵妈妈”──体育学院社区创新自己的“邻居节”特色,积极联系社区共驻共建单位,多年来与武警十二中队共同举办“兵妈妈认亲会”。“兵妈妈”们不但为子弟兵们包饺子、送来纪念品,而且看见有的战士裤脚破了,还默默记在心里,熬夜赶制新毛裤亲手送到战士手里。感受着“兵妈妈”们的嘘寒问暖,官兵们与“兵妈妈”之间洋溢着浓浓的军民鱼水情。
环湖南里社区建于上世纪80年代,紧邻天津肿瘤医院,就医、办事以及商户等流动车辆随意停放,造成了周边道路拥堵,小区居民停车难,私装地锁达300余个。针对这一情况,“错位停放”,用活“车位资源”的共享理念催生了“惠停车”APP。
像这样的社区居民自治特色活动,全区各街道还有很多。如桃园街广顺园社区组建的“红色业委会”,通过摸排调查、凝聚共识、组织整合的“三步走”方法,引领党员“红色细胞”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越秀路街惠阳里社区提炼“N+3+6”社区事务民主协商工作模式,让社区居民参与有平台、知情有办法、监督有渠道,目前已在全街十个社区全面推广。
桃园街广顺园社区曾经绿地损坏、私搭不止,而今,私搭乱盖的小院、外沿被拆除了,车辆停放规整,整个小区面貌一新、井然有序。同一个社区的不同面貌,这巨大的反差得益于越来越多的党员参与到物业工作中来,业主委员会变成了以党员为主体的‘红色业委会’,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社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警律协作”是河西区今年推出的一项新机制,旨在引入专业力量参与矛盾纠纷多元调解。该机制率先在公安河西分局土城派出所试点以来,短短7个月已经化解矛盾纠纷64起,有效避免“民转刑”案件17起,各类矛盾纠纷化解成功率达90%以上。
“老人高兴,我就高兴。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照顾现在的老人,就是关心将来的自己。”友谊路街谊景村社区党员邵焕民阿姨长年无私帮助社区中的老人,陪他们聊聊天,找一些谜语猜一猜,做做简单的小游戏,哄得老人特别开心。
河西区把群众路线与法治方式结合起来,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打通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为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还把法律援助服务写进了今年20项民心工程,开辟绿色通道,针对因特殊情况不能亲自到法律援助中心提出申请的受援人,入户服务上门受理。
人民群众是公安工作的力量源泉。去年8月,河西区某大厦保洁员刘姐在清扫楼层时,发现有间办公室聚集了几十位老年人,正在聚精会神地听着三位年轻人慷慨激昂地讲解“低投入高回报”之类的话语。刘姐赶忙拿出手机,打开“河西力量”APP,拍了一些照片上传。河西分局民警收到线索后,立刻调查取证,最终捣毁了一个以虚假产品为幌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犯罪团伙。
为构建和谐邻里关系,天塔街创造性地开展“邻居节”活动,开设了“学雷锋志愿服务站”;每户居民为本楼院精神文明建设提一项建议、担负一项社区工作、认养一块绿地、为邻里提供一项服务、建立一个邻里连心卡;还将“邻居”的概念扩展到驻街单位,共居一域,共建共享。
友谊路街推出“1+N帮1”助老志愿服务,创新居家养老互助网络,不仅解决了他们生活中的困难,同时也排解了老人们的孤独感。
现在,环湖南里所有车位重新规划改造后设置了280个停车位,在充分征求居民意见的情况下,将其中40个车位设为共享车位,小区居民白天上班车位空闲可以提供给短期停车的外来车辆。记者在现场看到,小区内有多少空闲车位,APP上会同步显示,同时,小区大门处安装升降杆控制小区车流量。科技改变了生活,也缓解了周边停车困难局面,解决了长期困扰小区居民的难题。
现在,“邻居节”不但有活动主题、节日标识,而且创作了《邻居节之歌》、好邻居网站、个性化邮品、专题片、微电影、公益短片等,从一周的“节日”活动扩展延伸到居民的日常生活,让邻里更亲了、距离更近了、心灵更美了、社会更和谐了。天塔街“邻居节”品牌,也先后被中宣部列入全国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百例典型之一,荣获全国和谐社区建设自主创新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