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zhonghuagame.com):网络游戏中如何维权 专家来支招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的普及范围越来越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网络,网络的用途也更多了。与此同时,网络游戏也悄然进入了众多青少年的视野。暑假期间中小学生们有了大量的闲暇时间,孩子们上网、玩游戏的机会也多了起来。最近,有关未成年人玩游戏充值、看直播“打赏”花掉家里积蓄甚至救命钱的荒唐事时有出现,那么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呢?
8月15日上午,沧浪街道吉庆社区请来了苏州市安珀志律师事务所的李世英律师为家长和青少年们开展了一堂主题为“青少年网络游戏中的相关法律问题”的法律知识讲座,详细为大家讲解如何识别网络游戏中的各种陷阱、如何保存证据以及利益受到损害时如何维权。
由此李律师指出网络游戏中的交易与传统交易不同,网络交易缺乏固化的介质文本,即便相关的交易记录有电子痕迹可循,但由于这些数据记录被保存在服务器中,不仅查询起来有困难,也容易被系统后台操作者复制、修改甚至删除。由于很多家长缺乏证据保全的意识,使得举证困难重重。如果家长平时也玩手游,而且孩子玩手游用的也是家长的手机和账号,这也会导致无法认定交易主体是未成年人。因此她提出了几条法律小贴士:1、家长平时要保管好自己的各类账户密码,切不可告诉孩子,以免发生上述问题;2、随时关注孩子玩的是哪款游戏、什么时候玩的、充值了多少钱,包括每次充值后的收款人;3、一旦问题发生了,及时进行证据保全。最后,李律师提醒在座的青少年尽可能少接触网络游戏,因为一旦进入痴迷的状态,就会严重影响学业和身心健康。(石翠先) 李世英律师首先从未成年人起诉游戏公司的第一案说起。前不久,吴女士家11岁的儿子沉迷于《王者荣誉》的游戏,在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在不到三天时间内通过微信红包购买了价值近万元的装备。孩子的这种行为让吴女士觉得未成年人随意就能登录游戏账号并且进行有偿交易的行为,游戏的开发者腾讯公司负有一定责任,就将腾讯公司告上发法庭。一起看似简单的案子,却遇到了两个难题:第一,因为网络服务合同难以保存的问题,缺乏证据,立案比较困难;第二,未成年人消费者在西安,而被告腾讯公司远在深圳,这就面临管辖地的问题。